体格健壮,头发微卷,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一股“倔劲”。56岁的蒋开均是重庆市开州区远近闻名的“养鱼大王”。

倔强的他,在知天命之年与冷水鱼结缘,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开州地处中国西部的秦巴山区腹地。一汪溪水从大山深处缓缓流出,流入蒋开均的养殖基地,小到两三斤,大到数百斤的鳟鱼、鲟鱼、鲥鱼等,在鱼池中游弋。

“我的鱼不是一般的鱼,必须生活在20℃以下的水中,俗称‘冷水鱼’。”蒋开均说。

“溪水的水质好,水温常年保持在15-20℃,非常适合养殖冷水鱼。”蒋开均蹲下,对着水管“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蒋开均最初并不是养鱼的。1986年,蒋开均离开家乡到河南省的一家煤矿当矿工,后来到广东省当混凝土工人,还搞过运输,开过石膏矿,积累了几千万身家。

开州被称为重庆“打工第一区”,全区169万人口中有近60万人外出务工。开州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有“闯劲”著称。机缘巧合,蒋开均与冷水鱼结缘。2012年,他在一个外地朋友的渔场看到了一种鱼——鳟鱼。这种鱼能卖到每斤30多元,利润最高能达到50%。

蒋开均当即决定回老家养鱼。那一年,他已经49岁。

乡亲们都认为蒋开均疯了。妻子第一个表示反对:“开州一到夏天气温常常在30℃以上,有时超过40℃,冷水鱼怎么活?”

妻子的话不无道理,但“倔强”的蒋开均不服气。他四处奔走寻找水源,苦苦找了两年多,终于在一次外出游玩时,在开州谭家镇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冷水资源。

这条名为侯家溪的小河水体清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蒋开均请来水产专家多方论证,并办理审批手续后,开始建造冷水鱼养殖基地。

蒋开均投入了4000多万元,这是他半辈子的积蓄。然而,养殖基地刚投产,蒋开均就遭到当头一棒。

2015年初,蒋开均买回20万尾鱼苗,只等养到年底销售。当年夏天,一场暴雨引发洪水,蒋开均的养殖池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中。洪水退去后,年初投放的20万尾鱼苗只剩两桶。蒋开均损失了700多万元。

这反而逼出了蒋开均的“倔劲”。洪水过后,蒋开均再次买回20万尾鱼苗,继续自己的养殖路。到了2016年夏天,精心养了一年的鱼即将上市销售。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七八月份,开州40℃以上的气温有19天,最高气温超过43℃,刷新了当地的高温纪录。短短一周的时间,30万尾鳟鱼全被热死了。

死鱼密密麻麻漂在水面上,全都朝上翻着肚子。蒋开均急得大喊:“我的鱼……谁来救救我的鱼……”

两次意外,让蒋开均损失近千万元。很多人劝他放弃,但倔强的蒋开均决定继续干下去。

这次,蒋开均开始重点防范洪水和高温的侵袭。在政府部门支持下,蒋开均完善了防洪坝,并在侯家溪上游修建了蓄水坝,利用水量调节鱼池水温。

同时,蒋开均为降低风险,还养殖了鲟鱼、鲥鱼、裂腹鱼等多种生长快、抗病强的冷水鱼品种。

历经磨难,蒋开均的养殖基地终于步入正轨。从那以后,侯家溪也几次暴发山洪,并多次出现超过40℃的高温,蒋开均的养殖基地都安然无恙。

目前,蒋开均的养殖基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共养殖冷水鱼类550万尾,带动7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产品远销法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

蒋开均对未来充满信心:“政府关闭了山上的采砂场和小煤矿,侯家溪的水质越来越好了,这对养鱼太重要了。”

另一重利好是,开州区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土地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优惠政策,这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已有8万多名开州籍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就业。

被问及未来目标,蒋开均伸出两根手指淡淡地说:“小目标,年产值两个亿。”

(据新华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