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常见陆生环节动物,其蛋白质高达80%,可作畜禽水产养殖业饲料添加剂,同时也是常见的入药成分,有镇痉、解热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作用,自身生活习性及排泄物使土壤疏松、透气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肥力。蚯蚓用途广,饲养成本不高,常见的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都是适口的饲料。

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分期饲养:按蚯蚓发育阶段给予不同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取得高产关键。传统“几世同堂”混养法,会在采收时期大小不统一,已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未成年蚯蚓造成浪费等等,因此,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种蚓与生产蚓划分。

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通气性,增加蚯蚓产卵率,创造蚯蚓最佳繁殖环境。

适时采收:蚯蚓一般年收获3~5次。但生产实践中,在饲料充足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同时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争取最佳时间合理采收。

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始终保持蚯蚓床透气性同时,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形成的种群退化。种蚓最佳更换时间3~4月一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