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鸡小康路修好,出去做点小买卖,来回少走七八公里呢!”息烽县西山镇联合村村民张定学,因为村里通了联鸡路,他去石硐买卖农产品变得更方便了。

联合村,虽然距息烽县城只有一小时车程,但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是贵阳市二十个特别困难村之一。

修好小康路,建好蓄水池,发展农旅产业融合带,基建扶贫和产业扶贫双管齐下,近两年,联合村人找到了脱贫的窍门。村支书刘世英特别有信心:“目前我们年人均收入大概在3900元左右,在年底应该能超过4800元。”

出村一条泥泞路 阻断致富梦

联合村由五组村寨构成,辖烧炭湾、半边山、杉树坪、晚霞、付家寨,村里有一条主要的环形公路将它们连接起来。以前出村,只有环形公路的东南方向有一条公路,那里有通往息烽县城的公交车。

“如果有村民要出去买卖农产品,从村里走到公交车站要走很长时间,且坐车往返需要14元,村民背几个鸡蛋去卖都只能卖到7、8元,哪里舍得花十多块钱去坐车?许多村民宁愿选择走西北边的一条泥泞小路先到鸡场村,再步行至石硐赶场。”村支书刘世英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联合村老百姓买卖农产品全靠这走这条泥泞小路人工运送。

“做集体经济东西都要拿出去卖,路不通,大车运不进来,小车一次二次的转运费增高,根本赚不了钱。不管发展什么,先要修路。”村里的领导干部认为,联合村想要发展,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联鸡小康路 众人合力修

村里干部和群众经商议,决定修通村里到鸡场村的这条泥巴路。但这短短的1.5公里路,却涉及了两个村子的土地问题。联合村属于西山镇,而鸡场村属于九庄镇。手上的钱修路都不够,更不可能有钱征地。联合村的老百姓虽然愿意无偿将土地拿出来,但想要鸡场村的村民无偿拿出土地就难了。

村里干部立即召开村支两委及村民会议,对公路修建涉及土地、林地占用的村民进行协调。特别是利用周末和晚上,率领联合村村支两委主要成员,到另一个乡镇九庄镇鸡场村,召开村组干部会3次,群众坝坝会3次,拜访涉及占地农户22户,对思想不通的穆姓、刘姓等老人家反复4次上门,动员多种力量做其工作。

而当时联合村手上只有乡政府拨下来的10万元,修通这条1.5公里的路造价设计一起算下来大概需要80万。大家商量就先用这10万块,挖一条毛路,以后再慢慢筹钱将这条路修出来。

为了能让这条路一次性修好,驻村第一书记郭庆文几经奔波寻找资金。最后在市财政局、市群工委、市农业局的帮扶下获得了80余万资金,终于建成了一条全场1.5公里,宽5.5米,厚15公分的联鸡小康路。

小小野生竹 脱贫大产业

通往外界那条有形通道修好了,村中无形的发展道路更需要建设。当地传统农业,以玉米、油菜、水稻种植为主,由于坡地多、平地少,无法形成连片种植和规模效应。不过当地生长的许多野生竹子,在市场上便宜的能卖4、5块一斤,贵的能卖8、9块,如果是晒干的能卖120元左右,价格非常好。联合村规划了竹林项目,在沿河土地陡坡种植楠竹。

但由于村中农作物多种植在坡地,靠手工收割,成本太高。去年,该村落实了460万的土地治理项目,为全村修建机耕道和30个农用灌溉的蓄水池,目前已基本建成。

刘世英说:“现在有了机耕道,摩托车三轮车就可以开进田地里播种和收割庄稼了。雨季来临,雨水又可以顺着机耕道旁边的水渠流到河边,而旱季,则可以通过蓄水池中的水来灌溉,不怕减收。”

农旅融合产业带 未来新希望

正巧,该村还位于西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政府招商引入“息烽县云帆现代农业园林有限公司”与当地集体经济一道,发展500亩桃李精品水果示范采摘园,以建成农旅融合产业带。

2016年,联合村成功举办第一届西望山全国越野马拉松挑战赛、全国滑翔伞邀请赛。在此基础上,当地计划每年都举办一两场大型体育赛事,力争把西望山山麓周边村寨打造成贵阳市首个“山体体育旅游文化公园”和省级“滑翔伞训练基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此外,村里还在推动伊拉兔养殖,一来产业更加多元化,二来兔子的粪便可以用作果园肥料,形成绿色循环。由于没有养兔经验,村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

村支书刘世英说:“现在,我们更希望有经验的企业能入驻我们村,借助我们本地的优势带动产业发展,让村民致富。”

实习记者 李思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