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以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猪的不育等)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已越来越多,并成为影响规模猪场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尤其是随着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导致这类疾病成为影响猪场最主要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病率能够达200/-40%,平均超过30%,在很大程度上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现将几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给大家!

u=2054088616,1584946369&fm=26&gp=0.jpg

1、病毒性繁殖障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公猪患病后主要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母猪患病后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产后延迟发情,有时甚至不出现发情,基本不会发生死亡;妊娠母猪前期患病会发生流产,后期患病会产出木乃伊胎或者弱仔,且其运动失调,呼吸困难,经过几天就会发生死亡。仔猪断乳前后最容易发生该病,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呼吸急剧困难,往往呈腹式呼吸,共济失调,肌肉震颤,个别皮肤会发紫,伴发症状严重的渗出性皮炎,死亡率能够达到40%-100%。为预防发生该病,可给猪群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通常后备母猪分别在配种前50天、30天进行1次接种,每次用量为1头份,注意要在接种其他疫苗后才能够注射该疫苗,防止产生免疫干扰而影响免疫效果;经产母猪选择在分娩后25天左右接种,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疫苗;种公猪分别在每年的3月份、9月份进行1次免疫,每次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新生仔猪可在20天日龄接种疫苗,每头肌肉注射0.5头份。对于患病猪,可在发病初期的1-3天,将适量的抗体维他和清肺止咳散添加在饮水中,并增加青料的喂量。对于发病超过3天的病猪,可采取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菲克亭、肺炎咳喘停。

猪伪狂犬病。妊娠母猪通常呈隐性感染,但会导致其出现屡配不孕、流产、产出死胎以及呼吸道症状。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持续转圈,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等,还伴有呕吐、腹泻、昏睡等症状,通常出生后3-5日龄达到死亡高峰,有时甚至能够达到1000%。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来预防发病。目前,猪场主要选择使用弱毒活疫苗、弱毒灭活苗以及基因缺失苗。一般来说,建议养殖户选择灭活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不容易出现毒力反弹的现象,种猪通常在配种前进行1次免疫,经过1个月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仔猪可在断奶后进行1次免疫。

猪细小病毒病。妊娠早期发生该病,会导致胎儿发生死亡,并被机体吸收,使其出现无规律的反复发情;妊娠中期发生该病,母猪主要是发生流产以及产出弱胎、木乃伊胎、死胎、分娩延后等;妊娠后期发生该病,母猪产出的后代仔猪通常能够存活下来,但长时间带毒并排毒,从而无法作为种用。该病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生产中主要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通常选择使用油乳剂苗,母猪分别在配种前、后15天左右进行1次免疫,种公猪只需要在配种前进行1次免疫即可。

2、细菌性繁殖障碍

布氏杆菌病。母猪患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并容易发生胎衣滞留,从而导致子宫炎和不孕。公猪患病后主要发生附睾炎和睾丸炎。该病主要采取预防,要求猪场尽可能采取自繁自养,对于引进的种猪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日常加强消毒,确保猪舍卫生良好。猪群适时免疫接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来预防该病。对于已经患病的猪,要立即进行捕杀,并对尸体采取无害化处理。

子宫内膜炎。母猪患有急性型子宫内膜炎,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减退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明显升高,弓背,经常排尿,频繁努责,并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且散发腥臭味;慢性子宫内膜炎通常是由于急性型没有及时采取治疗而转变而成,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可能会呈周期性的有少量浑浊黏液从阴道排出,即使能够出现发情也往往会导致配种失败。为预防该病,要求母猪在配种前进行彻底消毒,尤其要注意对阴户、配种用具、公猪包皮进行消毒。妊娠母猪加强管理,避免妊娠中期体况过肥,防止发生便秘等,增强体质,尽可能缩短分娩时间,并促使分娩后及早排净子宫恶露。如有需要,可在母猪分娩后使用抗生素进行1次消炎。母猪需要助产时,要求对手臂和用具等进行消毒。对于发病母猪,症状严重时要采取淘汰处理,症状较轻的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养殖网:]。

3、寄生虫性繁殖障碍

弓形体。母猪患病后会表现出高热,停止采食,陷入昏睡,经过3-5天出现流产或者产出畸形胎、死胎,但只要出现流产就会导致高热、昏睡症状消失。防治该病的措施是对猪群定期进行监测,有计划的进行淘汰。猪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使用20%石灰水、3%氢氧化钠、1%来苏儿等进行消毒,防止发生应激,养殖场内应加强灭鼠,清出的粪便要采取发酵处理。治疗病猪时,由于磺胺药对发病后期病猪体内形成的包囊型虫体没有治疗效果,因此要采取早用药、疗程足的治疗。一般来说,病猪可选择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进行治疗,如症状严重时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大量输液、退热等,并配合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u=2450434739,2109892073&fm=26&gp=0.jpg

原因

我国猪繁殖障碍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引起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病毒有猪细小病毒(PP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猪瘟病毒、肠病毒等。此外,某些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真菌毒素、有毒气体和矿物质元素钙、磷、铜、碘、锌、锰、硒、铬及维生素E的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也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

猪繁殖障碍疾病除了造成种猪繁殖性能下降,同时还使治疗费用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生猪死亡率上升。

主要种类

1、细小病毒

是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感染母猪特别是第一胎母猪分娩出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猪,由于病毒感染时间不同和胎儿死亡的时间不同木乃伊胎的大小很不一致,有的整胎仔猪木乃伊化,有的在一胎仔猪中部分木乃伊化,部分仔猪健康或弱仔,比例很不一致。母猪本身没有全身症状,怀孕母猪预产期延长和发情延迟也是常见临床现象。

2、乙型脑炎

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繁殖障碍性疾病。蚊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播者,因此,本病多发生于蚊子流行季节。怀孕母猪患该病时突然发生流产。流产的胎儿呈木乃伊化,有的死胎,有的胎儿全身水肿,也有胎儿正常并发育良好,在同一胎仔猪中,体重大小和病变上有很大差异。公猪感染常见睾丸炎,多发生单侧性睾丸肿大,发病时体温升高,数日后自然康复。

3、猪伪狂犬病

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哺乳仔猪感染该病后呈脑脊髓炎和败血症死亡;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幼龄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间有呕吐和腹泻,当中枢神经受侵害时,可见兴奋或麻痹,并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猪,并在出生后几天内死亡。剖检幼龄病猪有时可见扁桃体坏死,肾脏点状出血和脾、肝有坏死灶。

4、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症(PRRS)

该病也称蓝耳病。1987年首次报道美国,近10年来有全球蔓延趋势。本病由PRRS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流行本病的猪场可见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或到预产期分娩出死胎和大小不均木乃伊胎儿、弱仔。断奶后仔猪常见呼吸困难,耳朵一过性发绀,生长延缓,有的甚至死亡。

5、猪SMEDI综合症

是由肠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与细小病毒类似,表现为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孕症,母猪本身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6、迟发性猪瘟

当猪瘟病毒感染妊娠母猪时,病毒可侵害子宫的胎儿,造成母猪流产,胎儿死亡、木乃伊或畸形,产出活的仔猪弱小,也可产出肉眼正常的仔猪。

7、衣原体病

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人蓄共患传染病,带病原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其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污染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经配种或人工授精传播,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猪衣原体病主要表现妊娠母猪流产、胎儿死亡、产死胎或弱仔、空怀母猪不育等。

8、布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急性或慢性人蓄共患传染病,可引起患猪胎膜炎、流产、不育和睾丸炎等。

u=4126227906,2786559187&fm=26&gp=0.jpg

防治措施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必须树立多学科共同协作的观念,应用全面的分析方法,对猪繁殖障碍产生原因进行彻底的分析,一方面必须从猪场所处的位置,栏舍的结构、种猪的引进等方面考虑对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从饲养学、营养学、生态学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剖析,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控制繁殖障碍疾病的蔓延和扩散,最终逐步达到缩小甚至消灭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八方面加以防制。

1、建立健全合理的免病程序。猪患繁殖障碍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有数十种,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应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疫(菌)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化免疫。

2、严格执行疫(菌)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其接种密度和质量。给猪接种疫(菌)苗,是提高其机体特异性抵抗力,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规模化猪厂应注意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这段时期(接种已型脑炎疫苗应在3月份蚊蝇未无出现前),应高密度,高质量坚持连续3~5年的预防接种,就有可能达到控制和净化该病。

3、加强母源抗体监测。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干扰抗体滴度,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为防止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对某些传染病定期进行母源抗体监测,选择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滴度较低的时间接种疫苗,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规模猪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母源抗体监测,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本场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适时进行预防接种。让初生乳猪吃足含有较高浓度母源抗体的初乳,对防止此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严把引种检疫关。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严禁到疫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两周,并进行相关的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关疫(菌)苗产生免力后,才可入场饲养。发生可疑病猪应及时送检。规模猪场一旦发生可疑病猪,兽医人员不能确诊时,应迅速集病科或将未经治疗的病猪,送兽医部门进行检验,待确诊后,对症按规定防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5、加强饲养管理。

在使用饲料过程中,必须根据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置饲料,提高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饲喂高能量饲料。特别要确保矿物质元素钙、磷、铁、铜、锌、锰、碘、铬、硒和维生素E的正常供应,确保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平衡。

6、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一是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进行消毒,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加强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二是加强粪尿、病死猪管理。对正常猪的粪、尿发酵或沼气处理,对患病猪的粪尿、乳、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病死猪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三是消灭鼠、蝇、蚊传播媒介,严防狗、猫、飞鸟等其他动物进入栏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