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9岁时,就开始思考要过怎样的人生,那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是要精彩;二是要有价值。有价值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而教育慈善就是一件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事情。”刘会平说,“我有一个理想目标,那就是赚够30亿元办一所理想的大学。虽然能不能赚到30亿元具有不确定性,但当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就应当力所能及地为教育做一点事情。”
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微微上扬的嘴角,在巴比食品董事长刘会平的脸上,温暖而亲和的笑容时刻洋溢着。
“我是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刘会平告诉记者,从十几岁开始闯荡社会,一无背景二无资源的他历经多次失败和磨难,最终靠着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将家乡的包子带到上海,带到全国,并将带向世界。
在很多人看来,早餐面点是一门客单价极低且十分辛苦的生意,但在刘会平眼中,小小的包子其实另有乾坤。“这门生意的现金流特别好,不受经济周期影响,刚需属性强,而且产品基本形态不会被完全颠覆,是可以源远流长做下去的。”谈及未来发展,这位现年45岁的董事长干劲十足。“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全国化扩张;另一方面要丰富产品内容和结构。此外,近年来预制菜火热,也要结合自身优势切入。”
随着巴比食品2020年10月上市,作为实控人的刘会平,身家也达到一个新高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令人惊讶的是,崇尚简朴生活的他一直选择在上海租房居住。对自己“吝啬”的同时,刘会平在教育慈善上却十分慷慨。“教育事业一直是我的初心,未来我将办一所因人而教的大学,这是我的理想目标。”
从小镇青年到“包子大王”
1977年,刘会平出生于“中国面点师之乡”安徽省怀宁县江镇镇。江镇镇有数万人在外从事包子等面点生意,受到同乡的启发,初中辍学后外出闯荡不顺的刘会平开始学习面点手艺。
1998年,怀揣着借来的4000元钱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刘会平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曲折的创业之旅。最开始时,因不熟悉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刘会平开的包子铺接连倒闭。在沉重的现实面前,“不愿灰溜溜离开上海”的他开始琢磨上海人的口味喜好,观察那些生意好的包子铺情况,并去“卧底”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刘会平在上海市区繁华地段开了一家名为“刘师傅大包”的包子铺,因食材新鲜、口味好、价格低,生意十分火爆。
初尝成功滋味的刘会平,还没来得及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位顾客的建议,让他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你的包子是好吃,可我每次都不好意思带到办公室,如果能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品牌叫得响就好了。”这位顾客的反馈为“巴比”品牌的诞生埋下伏笔。
于是,借鉴国外连锁餐饮巨头的成功经验,刘会平开始学习当时主流的商业模式——品牌化经营、连锁化销售、产品标准化生产。同时,刘会平还特意将“刘师傅大包”改名为“巴比”,这样好听又好记。
经过多年的努力,刘会平掌舵下的巴比食品逐渐发展成为每天服务上百万人的早餐巨头,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年营业额超10亿元。2020年10月,巴比食品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包子第一股”,刘会平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包子大王”。
做强品质做大规模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连锁餐饮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家以加盟为主的面点早餐企业,巴比食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几乎从未“翻车”,这其中有何奥秘?
“首先,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心术正,赚自己该赚的钱。那些出事的企业往往是因为想赚取暴利,用劣质的东西投机取巧。作为创始人或老板如果心术不正,那么底下就一定会出问题。”刘会平语重心长地说。
除了企业家个人的因素,刘会平认为,企业的全流程管控也非常重要。以巴比食品为例,连锁门店的所有产品都是由中央厨房集中生产、物流统一配送的。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么跟一流企业合作,要么从源头直采,确保可控可追溯;在门店端,公司将每30家门店设为一组,设置专人进行实时线下巡查监督,以确保门店人员操作规范。
在做好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巴比食品在产品内容上也在不断丰富更新。针对消费时段,除了早餐的包子,巴比食品还根据中餐和晚餐的特点推出了不同的产品组合。针对消费人群,巴比食品也做了进一步细分,如瞄准年轻人推出的“小龙虾包子”等网红产品等。“我们提出传统食品功能化,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公司一直在做相应的产品研发,如面向老年群体的健康化产品等。”刘会平表示。
目前,巴比食品正进行全国化扩张,除了大本营华东地区外,华中、华南和华北都是重点开拓区域。刘会平坦言,在全国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是区域化问题。“每个区域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口味,对不同口味的掌握和相应产品研发都要时间。”刘会平告诉记者,随着对各个地方市场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公司的区域发展也越来越顺利。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公司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如在武汉市场,公司采取的是收购当地连锁品牌进行升级改造的策略,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也能推进发展速度和效率。
近两年,预制菜大火,巴比食品也根据自身中央厨房的优势,通过向B端提供半成品面点切入。刘会平认为,预制菜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为它满足了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诉求。
点亮价值人生
一个颇令人惊讶的细节是,在上海打拼立业已久的刘会平一直没有买房,而是租房生活。当问及原因时,这位衣着朴素、不喜奢华的企业家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不愿意花时间精力操心装修的事务,另一方面想给孩子一些不安全感和压力,培养其独立自强的意识。
“我的财富未来不打算留给子孙,如果他们有本事,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如果没本事,过多的财富不但留不住,可能还会招致灾难。”刘会平说。在他的心目中,其实早已给财富规划好了用途,那就是教育慈善。
“在我19岁时,就开始思考要过怎样的人生,那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是要精彩;二是要有价值。有价值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而教育慈善就是一件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事情。”刘会平说。
据悉,早在2002年,刘会平刚赚到人生第一个30万元时,就拿出10万元捐赠给自己的母校,向自己的教育梦想迈出第一步。
伴随刘会平事业发展壮大,他在教育慈善上投入资金越来越多。2014年,刘会平和妻子丁仕梅注资500万元成立安徽怀宁独秀教育基金会,围绕着贫困学生、教师和教育基础设施作了大量贡献。
“我有一个理想目标,那就是赚够30亿元办一所理想的大学。虽然能不能赚到30亿元具有不确定性,但当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就应当力所能及地为教育做一点事情。”刘会平认为,好的教育不仅能够传播知识,甚至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将积极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