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养殖
根据紫菜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培养的生产过程。中国养殖种类在北部沿海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在东南沿海以养殖坛紫菜为主。日本约有紫菜30余种,主要养殖种类为条斑紫菜和甘紫菜,以及选育的两个变种即大叶甘紫菜和奈良轮条斑紫菜。人工养殖紫菜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和朝鲜,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开展养殖实验。过去中国、日本主要进行自然附苗养殖,因自然苗源不稳定,限制了紫菜养殖的发展。
根据紫菜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培养的生产过程。中国养殖种类在北部沿海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在东南沿海以养殖坛紫菜为主。日本约有紫菜30余种,主要养殖种类为条斑紫菜和甘紫菜,以及选育的两个变种即大叶甘紫菜和奈良轮条斑紫菜。
人工养殖紫菜的国家有中国、日本和朝鲜,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开展养殖实验。过去中国、日本主要进行自然附苗养殖,因自然苗源不稳定,限制了紫菜养殖的发展。英国藻类学家德鲁(Drew,1949)以及日本和中国的藻类学家在紫菜生活史研究中,解决了紫菜孢子的来源,为人工采苗养殖奠定了基础。中国和日本已由半人工采苗逐渐实现了全人工采苗,使生产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1986年,中国养殖面积共6286.6公顷,产量为1.36万吨(干品)。60年代以来,自由丝状体的培育与应用研究在中国和日本都已见成效:80年代,紫菜体细胞育苗与细胞融合又获进展。同传统养殖相比,这些新技术工序简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的紫菜养殖方式分为人工养殖和菜坛养殖两类,前者是利用人工培养的壳抱子作苗源,又分半浮动式与全浮动式两种;后者以天然的壳孢子为苗源,是一种传统养殖方法。人工养殖的程序分为丝状体培育和叶状体养殖两部分,菜坛养殖是在自然海区进行。
丝状体培育
从3月至9月在室内进行,主要设施有育苗室及其附设育苗池和供水系统。育苗室以利用自然光、温条件为主,遇特殊情况才人工增加光照和增温。育苗池的大小、深浅根据培养方式确定。平面培养水深约20~30厘米,立体培养水深约50~70厘米,山东、江苏两省多采用平面培养,浙江和福建省多采用立体培养。供水系统主要有泵房、贮水池及进排水管道,培养用水多采用过滤或经黑暗处理。
采果孢子
中国多用经消毒处理的文蛤壳作基质,日本多用牡蛎壳。果抱子的优劣直接影响丝状体的健康,因此种藻质量的选择、冷藏和前处理是重要的。采果孢子的密度直接影响壳孢子成熟的早晚与数量,因此密度要适度。采果孢子的具体方法是根据需要量配制果孢子水中的果孢子量,然后将果孢子水喷洒在已排好的贝壳上,采好后即进入丝状体管理阶段,直到采壳孢子前为止。
丝状体的培养管理
在育苗前期可用全日照,光强掌握在2000~3000勒;丝状体生长后期仍用全日照,但光强减弱到1000~1500勒;到壳孢子囊枝形成前期,进一步减弱到500~1000勒,后期可缩短光时为8~10小时/日,光强仍为500~1000勒。条斑紫菜是在壳孢子囊开始形成阶段即缩短光时。立体培养的则每隔一定时间把上下贝壳倒置一次。培养池内水温控制靠启闭门窗解决。施肥是保证丝状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管理工作。在丝状体生长前期不需施肥,第一次换水后施氮肥5毫克/升、磷肥1~2毫克/升;生长后期氮肥增加到10~15毫克/升,磷肥增加到2~5毫克/升;壳孢子囊枝形成前期,磷肥增加到10~15毫克/升、氮肥减到5毫克/升;壳孢子囊期后期,磷肥增加到15~20毫克/升、氮肥减至2毫克/升或不施。实践证明,坛紫菜的这种施肥法在生产上有良好效果。条斑紫菜用全培养液或半培养液补充氮和磷也收到较好效果。丝状体培养期间,还要根据贝壳表面沉淀物与杂藻附着情况定期用柔软物洗刷贝壳。同时更换培养海水,至壳孢子囊枝大量形成期则应停止洗刷与换水。
壳孢子采苗
采壳孢子的关键是掌握好时机,自然界坛紫菜壳孢子的放散从白露开始,经秋分、寒露至霜降止,以秋分前后为最适宜。坛紫菜的人工壳孢子放散适温为25℃左右;而条斑紫菜壳孢子放散以20~17℃为最适宜。除温度条件外,海水冲击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坛紫菜需要下海经一夜海水冲击,才能大量集中放散壳孢子;条斑紫菜只需在池内搅动海水即可。壳孢子放散与日周期有关,一般是上午到中午为放散时间,其间从9点到10点左右放散量最多,生产上采苗都在上午进行。
人工采壳孢子的方式方法分为室内与海区两类:①室内采苗又分为流水式、冲水式、气泡式和回转式(见图)。目的在于制造动水条件,促使孢子放散,有助于孢子与网帘的频繁接触增加孢子附着机会与均匀度。②海区采壳孢子分种子袋法(半人工采苗)与孢子水法。把成熟的贝壳丝状体装入种子袋内,放在网帘下,使孢子自行放出或制成孢子水,于平潮时泼洒附着在海区张挂的网帘上。日本用直播式采苗。这两种采苗法都能取得满意的附苗效果。
几种采孢子方法示意图
叶状体养殖
分出苗管理和成菜养殖两个阶段。附有壳孢子的网帘下海后到肉眼可见幼苗称为出苗期。为求早出苗、出壮苗、出全苗,需要把网帘张挂在合适的潮位,在贫瘠海区还需施肥和清除杂藻、洗刷浮泥。见苗后即进入养殖期,此时期的主要工作为安全管理、合理施肥(或不施)、防除杂藻和防止病烂。紫菜叶状体在干燥到含水量20%时,可在-20℃以下低温冷藏半年到一年之久,放回海水后仍具有生长能力。生产上常在采收数次鲜菜之后,或病害发生时,将这种冷藏网出库,用来替换旧网或病网。日本已大规模应用此法,以提高嫩菜数量与干品质量,经济效益显著。
菜坛养殖是中国至今仍在沿用的一种独特养殖形式,已有数百年历史。这种方式发源于福建省平潭县,以后又推广到莆田县南日岛、东山县和惠安县等地。方法是在自然孢子成熟前洒生石灰水,清除岩礁表面的敌害生物(笠贝、硅藻等),为壳孢子附着准备地盘。叶体长大后,轮收(手搓法)晒干。方法简单,但效果显著。
采收与加工
采收用手工剪、拔或机器收割。坛紫菜多用剪收。剪时,留下基部数厘米,使其继续生长;而条斑紫菜则用手采收,拔大留小,也有用机器采收的。采收适度对以后的生长与产量有直接影响,采收后要注意保持鲜菜质量,防止变质,及时加工成菜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