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新技术_稻田养殖模式 技术_养殖稻田模式技术有哪些

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Y2015-15)实施,进行了“稻-青虾”“稻-小龙虾”“稻-蟹”三种模式的专题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试验方法

1稻田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位于泰州里下河腹地的兴化中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稻田共3口,编号分别是2#、3#、9#,面积为13.6亩、30.2亩、39.3亩。试验稻田由原低产稻田改造而成,地势较低、保水性能好,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污染。

2稻田改造

(1)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6.0~8.0米处,开挖环形沟,沟宽2.0~3.0米、深0.8~1.2米。

(2)加固田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或田间沟所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最终顶部宽2~3米。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

(3)防逃设施:稻田田埂上用厚质塑料膜设防逃设施。基部入土20厘米,埂面上高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

(4)进排水设施建设:稻田两端分别建立进水、排水口,从进水沟单独进水,向排水沟单独排水。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进水口处,选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进排水口应用钢丝网围住,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向外逃逸。

(5)清整与消毒:在冬季或春季将沟中的水排干,清除底层污泥,修整田埂、环形沟和中间沟,曝晒一个月。放养前15天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对稻田环沟和田间沟进行消毒。

(6)种草投螺: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水草,为小龙虾提供大量植物性饲料。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1/3~1/2。种草时间:伊乐藻在清沟后的冬季或早春,轮叶黑藻在3月份。清明前后投放部分螺蛳,让其在沟渠内自然繁殖,为小龙虾提供动物性饵料。

(7)微孔增氧系统:一般一台3千瓦的主机可以供应面积为15~20亩的稻田。要沿稻田田埂铺设主管道,再将输气的塑料软支管与主管道连接并接入水体,最后在塑料软支管末端安装超微细孔曝气管。用竹竿或木桩固定,确保微细孔曝气管离稻田底部10厘米左右。

3苗种放养

(1)选择标准:放养的苗种要求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体色有光泽。

(2)放养方法:苗种投放前应进行试水,待确认试水安全后,方可投放。在苗种投放时,要一次放足。苗种在放养前要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消毒,消毒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苗种多点投放至稻田的边坡浅水区,让其自行爬入田中,活力不强或接近死亡的应及时捞出,防止水质受到死虾死蟹的污染。

(3)放养模式:试验主要采用3种放养模式,其中2#池为“稻-青虾”模式,3#池为“稻-河蟹”模式,9#池为“稻-小龙虾”模式。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稻田养殖模式 技术_稻田养殖新技术_养殖稻田模式技术有哪些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①饲料来源。提倡使用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28%~39%)、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投喂的饲料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和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的要求。

②投喂要求。坚持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同时应坚持“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原则。日投喂量一般以养殖总重量的3%~5%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摄食情况调整,原则上以投喂2小时后吃完为宜。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

(2)水质管理: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5厘米。其他时间,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在10厘米左右。

水位过浅要及时补充,水质过浓要及时换水。水体的透明度总体上控制在30~40厘米。根据水温、水质的变化情况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超能乳酸菌”和“底必净”改善水质。

5水稻种植

(1)品种选择:生态种养的稻田只种一季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张开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以粳稻为宜。试验用水稻选择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南梗9108”。

(2)整地:插秧前的15~20天,亩施用发酵腐熟的农家肥200~300千克。上水机械整地,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为宜,表土上烂下实,为防止“壅泥”,作业时不陷机,水田耕整漫田后需沉实,黏壤土沉实2~3天为宜。禁用氨水、碳酸氢铵等对虾蟹有害的化肥

(3)育秧和插秧:采取旱育秧方法育秧苗。6月底,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保持薄水机插,秧苗行距为30厘米、株间距为15厘米,栽插密度宜为1.48万穴/亩,每穴4苗左右,控制栽插深度在2.0厘米左右。9#池6月24日栽插结束,2#、3#池6月29日栽插结束。栽插后采取高水位防控杂草的生长。

(4)稻田管理:①水位控制。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到高温天气可灌深水调温;水稻收获前10天排水。②晒田。水稻栽插后40~50天,晒田一次,晒田时,降低水位到离田面露出,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总体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③除草。不使用除草剂,早期采取高水位压制杂草的生长,期间安排人工除草。

(5)病害防治:全程不打农药,采用物理灭虫和人工除虫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害。蛾类、稻飞虱等成虫,采用振频式灭虫灯进行诱杀的物理防治方法。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发生期,采用调节稻田水位方法防治。病害期,采取高水位短期淹没水稻,使虫害从水稻中脱落,河蟹摄食害虫而达到防治效果。

(6)水稻收割:收割前10天排水、之后晒田。机械收割,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大型拖拉机旋耕使秸秆入土,后加水没于田面。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水产品平时采用地笼,适时捕捞,及时上市。年终在水稻收割后干池捕捞。水稻一般在11月份完成收割。具体收获情况详见表2。

稻田养殖模式 技术_稻田养殖新技术_养殖稻田模式技术有哪些

2经济效益分析

3种模式中,“稻-小龙虾”亩均利润最高,为3912.72元;“稻-青虾”次之,为2976.12元;“稻-河蟹”最低,为2837.99元。

三、分析与讨论

1.稻田生态种养,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工营造的生态系统,投入低、收益大、见效快,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稻田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种养模式。虾蟹等水产品生长对稻田水质的要求较高,稻田生态种养不施用农药和化肥,采用原生态的方式防病治虫,使得出产的稻米品质明显优于普通稻米,生态稻米的市场售价远远高出普通稻米,生产出的无公害水产品比市场上的普通水产品品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稻田生态种养,保证了大米和水产品品质,同时通过种养结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水位管理采取“前促、中控、后养”技术。“前促”,根据机插栽后的分蘖特点,6月下旬插秧后2~3个叶龄期内,应采取2~3厘米浅水与露田交替的灌溉方式为宜,促进早发够苗。“中控”,始蘖后发苗势强,群体茎蘖增加迅速,来势猛,群体高峰苗数控制不当易发过头,进而造成养分无效损失。因此,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和低效叶的生长量,稳定群体规模、提高群体质量,应用持深水控蘖的办法,即够苗期后保持灌水5~10厘米,以利于虾蟹入田活动觅食。“后养”,在分蘖末期排水搁田5~7天,为防止虾蟹失水死亡,以轻搁为主,或采用夜排日灌的方式进行晾田,从而达到透气养根固本的目的,搁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5~10厘米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收获前一周断水。

3.本试验采取3种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稻-青虾”实现产值5186元/亩,利润2976元/亩;“稻-河蟹”实现产值5028元/亩,利润2838元/亩;“稻-小龙虾”实现产值8381元/亩,利润3913元/亩。泰州地区常规种植稻麦两熟一般产值2500~3000元/亩,利润为500~800元/亩。因此,生态种养实现的经济效益是常规种植稻麦两熟的5倍以上,最高可达8倍,是较为理想的高效农业模式。

江苏泰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张国喜

江苏省农科院泰州农科所 焦庆清冯亚明王显王伟顾海龙

稻田养殖模式 技术_养殖稻田模式技术有哪些_稻田养殖新技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