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湖北大棚黄鳝技术规程_湖北黄鳝大棚养殖技术_大棚养黄鳝周期多长

养殖湖北大棚黄鳝技术规程_湖北黄鳝大棚养殖技术_大棚养黄鳝周期多长

夏日的湖北省监利县,庄稼人“插秧割麦两头忙”,翠绿铺地,万物勃发。

从全国水稻第一县到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监利县以广袤田野为背景,挥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笔”,描绘出一张“农”墨重彩、“绿”意盎然的新画卷。

“绿色”征程上,澎湃着强劲“红色”动力。近年来,监利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支部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的“链式”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的新路子。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有怎样“蝶变”?近日,记者深入监利县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湖北黄鳝大棚养殖技术_大棚养黄鳝周期多长_养殖湖北大棚黄鳝技术规程

△合作社工人将秧苗装上插秧机

“红色引擎”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茁壮成长

在监利尚禾合作社办公楼墙上,满墙的光荣榜格外引人瞩目——

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全国300强合作社”,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模范实验示范基地”……

“没有红色的阵地,哪来红火的事业,党建与合作社发展永远同呼吸共命运。”监利尚禾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欧阳斌感慨地说。这种感慨源于合作社发展中的“最艰难的一坎”。

2018年初,一场暴雪侵袭监利。位于尺八镇的尚禾农业合作社200多个育秧大棚,80%以上被暴雪压垮,损失100多万元。

几个股东急忙赶来,看着连片倒塌的大棚,心里痛苦万分:“辛辛苦苦这些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农业就是个靠天吃饭的事,我们退股不干了!”

就这样撂挑子不干了?那天晚上,欧阳斌躺在床上转辗反侧,彻夜未眠。

“农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出现这样的问题,正说明我们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差距。我要继续干下去,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第二天,欧阳斌和支部党员王卫明、郭菊霞紧急商量,决定分头给其他股东做思想工作。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番苦口婆心,总算把大家又拽到一起:贷款150万元,重新搭棚育秧,为周边农户提供了3万亩秧苗。

当年底,合作社纯收入达到300万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得亏你们极力劝阻,还是共产党员觉悟高!”股东们由衷赞赏。

基层党组织,逆境时彰显出强大战斗力,顺境时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从南向西100公里,驱车来到位于黄歇口镇的监利县程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养殖基地,水波粼粼,几百个网箱整整齐齐悬挂在水面上。不久后,这批生态黄鳝将漂洋过海远销国外。

“小黄鳝也敢闯荡大市场,背后是激活了‘红色细胞’呈现的战斗力。”程成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万方程说。

为顺应水产养殖发展要求,2008年5月,黄歇口镇黄鳝养殖协会申报建立了程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不少农户加入。

创建之初,该合作社党支部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生产基地上,将党组织设置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党员成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先锋” 。

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先后承担了“黄鳝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基地”和“人工繁育优质黄鳝苗种基地”两个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让黄鳝成为农民致富的“软体黄金”。

“党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根’和‘魂’,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合作社血液之中。”内荆河农业党支部书记毕利霞说。

2019年,内荆河农业党支部正式成立,由兴华农业机械合作社负责人毕利霞、理事长夏卫华、技术员邓航月和文才合作社理事长刘文才4名党员共同组建。

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监利“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实现从“一点红”到“片片红”的嬗变。

如今,监利这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合作社发展有了“主心骨”,合作社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养殖湖北大棚黄鳝技术规程_大棚养黄鳝周期多长_湖北黄鳝大棚养殖技术

△尚禾农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检修无人机

“红色田保姆”推动:助力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我把30亩田都交给了合作社托管,插秧、打药、收割都不用动手,别提多轻松。”在监利县黄歇口镇黄歇村,一辈子种田的左铁生,年过60岁时终于“享受了退休待遇”。

伴随进城打工潮,留守农村种田的大多如左铁生一样年龄偏大,虽经验丰富却体力不足,各地频现“有田无人种”的尴尬局面。

时代呼唤下,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红色田保姆”应运而生。

“一个电话,服务到家!”2009年,乡村女教师毕利霞和丈夫夏卫华邀约几位村民,成立了黄歇口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华农业机械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左铁生选择的正是兴华农机合作社“全托管”,一季稻每亩600元托管费。如果自己种,从育秧插秧、耕整土地,到施肥打药、稻谷收割,“没800元根本下不来”。

“地还是农户的,收成也是农户的,合作社只提供全过程社会化服务。”身为党支部书记,毕利霞创新技术,大胆尝试种植再生稻,摸索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成了全国闻名的“女粮王”。

“红色田保姆”高效服务,兴华农机合作社服务面积由原来的2.2万亩增加到7.9万亩,育秧大棚发展到1万多平方米。

农业现代化脚步加速前进,监利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显身手,誓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红色田保姆”提供的深度服务,不仅把农田送进了“托管班”,还让农田走进“培优班”。

5月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的油菜“万元田”模式创建与示范现场观摩活动在程集镇南桥村举行。

一个“国字号”会议观摩活动缘何选择了南桥村?

“这里拥有全国最新油菜科技成果!”金草帽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周祖清自信回答。

2014年初,干了20多年农技员的周祖清和几个好友,创办监利县金草帽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找准党建与科研结合点,把支部建在产业链、科研链上。

自创建以来,金草帽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种业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把经反复试验后的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推广给村民。

记者看到,在合作社试验田,田地被划分为块状,每块田上立着一个公示牌,标示参试品种、播种期、移栽器、田间管理等情况。

试验成功后,金草帽合作社通过“红色田保姆”服务,通过“种植大户”带动“种植小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宣传推广,减少农民盲目耕种带来的风险。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油菜“万元田”模式,正是金草帽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度合作,开展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效技术的规模化示范与应用。“今年采用新模式种植油菜,纯利润比往年几乎翻了一番。”村民兴奋地说。

厚植党建沃土,催开乡村振兴之花。金草帽合作社党支部党员人数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18人,占地仅400亩扩大到3147亩,资产由500万元增长到4000余万元。

左手破解“谁来种地”,右手解答“怎样种地”,蓬勃兴起的“红色田保姆”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动员群众等优势,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大棚养黄鳝周期多长_湖北黄鳝大棚养殖技术_养殖湖北大棚黄鳝技术规程

△金草帽合作社试验田

“红色雁阵”带动:贫困户战贫攻坚逐梦小康

初夏栽插时节,贫困户张其凤家的水稻田里,尚禾合作社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转瞬之间便立于田间,处处涌动着绿色希望。

张其凤是监利县尺八镇周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因家庭连遭变故,债台高筑,张其凤觉得生活无望,打算带幼孙外出乞讨度日。

得知这个消息,尚禾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欧阳斌带领几个支部成员主动上门,送去2000元,让她安心过年。

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党支部为她量身定制扶贫方案:在产业帮扶上,建猪舍,养猪12头;在种植帮扶上,13亩稻田全程打包免费服务;在就业帮扶上,安排其儿子到公司上班。

时隔不到4年,张其凤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年近60岁第一次有了存款——10万元。昔日靠向亲友借钱度日的张其凤,去年主动借出3万元钱给亲戚建房用。

“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一名党员,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欧阳斌和支部全体党员商议后决定,推行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

在林塘村,党员夫妻王卫明、郭菊霞帮扶68岁的贫困户熊奶奶,让她在尚禾农业扶贫基地养猪,一年下来可挣2万元,还多方联系幼儿园帮助其孙子就近上学。

在何垱村,党员何柏文自掏腰包5万元买回一台插秧机,手把手教帮扶对象何代明如何操作。如今,两人齐心协力开着插秧机奔向脱贫路。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监利广袤的田野上,以党建为引领、以合作社为平台,合作社党员组成“红色雁阵”,带领广大贫困户飞向致富路。

监利兴华农机合作社对责任田较少、劳力不足的贫困户,全程提供再生稻插秧、施药、收割、购销等“一条龙”技术服务,通过一种两收,亩平收入达900元以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贫困户余水生,妻子患后天性精神障碍,兴华农机合作社按年薪2.5万元聘其为固定农工;贫困户周传红,后天性耳聋,合作社以每天120元工资+生活费的标准,将其纳为季节性农工;贫困户曾又国、夏秋林、王盛琼通过合作社免费培训,从身无长技、四处打工成为农用机械操作能手,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金草帽合作社积极帮助贫困农户掌握技术。何岭村村民覃龙光一家两代人5个劳动力种10多亩地,日子过得苦不说,还欠了给父亲治病的3.2万元。2015年,覃龙光在金草帽合作社学习培训后,搞虾稻共作,收入大大提升,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存款。

一面党旗就像一轮太阳,能赶走贫困的阴霾。“女粮王”毕利霞、“田保姆”欧阳斌、“农技能人”周祖清……“红色头雁”领航,战贫攻坚,逐梦小康。

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刚说,探索推行“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依托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战斗堡垒”,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党员先锋、致富能人的“火车头”和“领头雁”的作用融合起来,产生强大“化学反应”,使农民不再“单打独斗”、靠天吃饭,推动了党建与产业“联动共赢”发展,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劲动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