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蚶是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营养价值极高,有"血蚶"之美称,近年来渐成消费热点,人工养殖也有了一定规模。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泥蚶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1、埕地选择

埕地选择

泥蚶养殖区应选在风平浪静、斜度小,砂泥底质,潮流畅通的内湾附近的中潮区。

小蚶苗(沙粒大小,俗称蚶沙)宜养在较高的潮区,以免受害,中蚶菌(黄豆大小,俗称蚶豆)养在较低潮区,生长较快。

养殖区经常有淡水注入,海水比重在1.005-1.022,最适比重为1.008-1.015;水温在10-30℃之间为好,如在30度以上或10℃以下,都会妨碍泥蚶的生长。

2、蚶苗选择与运输

蚶苗选择与运输

苗体要粗壮,色泽白带微红.蚶苗运输时,应洗涤干净,装入草袋或麻袋,每袋30-5℃斤,叠成“品”字形,有利空气流通和减少挤压。车船要加篷,以防雨淋日晒。

蚶苗运输一般在冬,春季,气温为8~15℃,成活率较高。

运输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如时间过长,中途应将蚶苗浸入海水一段时间,以减少死亡。

3、整埋与播苗

整埋与播苗

泥蚶养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埕地养殖,就是将埕地做成畦,每畦面积一般30-50亩,最大不超过100窗,眭的周围要用芒草围起,以保持埕面稳定。退潮时埕面不蓄水。

另一种是在中,高潮区蓄水养蚶,埕地周围要筑高0.8-.1米,宽1-1.5米的堤,涨潮时换水,退潮时蓄水,以增加泥蚶摄食时间,促进生长,埕地要翻松,整平,抹光,才能播苗。畦间要开深半尺、宽l尺左右的水沟,以利排水和便于管理。

4、分埕疏养

蚶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个体长大,应分埕硫养,以免影响生长。厦门、云霄、漳浦等地蚶苗生长较快,手8月左右就可分埋疏养;福鼎、宁德等地蚶苗生长较慢,须经一年多,即到翌年春季才能分埕疏养。

分埋疏养扩大的面积,一般为原面积的8~4倍,每亩播400-000斤(每斤450粒左右)。

疏养时,埋地的整理与播苗方法与前同,但苗种已长大,潜钻能力强,埕面不必抹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