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遍地又香又甜的芋头

痴 山

时代变了。肉食鸡40多天出栏,猪瘦得全是瘦肉,腥腥的再没一丝肉味,据养过牛的工友讲,这牛呀,几个月长成半大犊子,连站都站不起来。他们的老板和养牛场的官们,从来不敢吃牛肉。于是乎,南瓜地瓜,就成了城里人的最爱。毕竟,地瓜值不了几个钱,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也得花钱卖不是?

地瓜。在枣庄叫芋头。枣庄丘陵山地里,最适合种植的就是芋头花生芝麻高粱。芋头又分春芋头和麦茬芋头。

早春里,春潮涌动。就到了该甸春芋头秧子的季节。甸芋头秧子。在朝阳的地儿,平整出一片地。像整菜地一样精耕施肥。把地瓜上头朝上,用潮湿的细土一溜溜埋好。之后盖上塑料布。等着育出绿油油的一甸子芋头秧子。

到该栽芋头的时候,掀开塑料布,捡长得高的拔出来,扎成把,用水闷上。这时候,在耕牛犁出的芋头岭子上,等距离刨出芋头埯。一埯埯浇上水,一棵棵栽好。麦茬芋头,是收麦后耕地栽芋头。栽法同春芋头一样。

山地的芋头,生命力极为顽强。除了特别旱的年月,一般不用浇水。一场雨一个样,使劲的长。长到一定时候,芋头秧子容易扎根,也就需要翻芋头秧子。从栽上到收获,通常要翻上两到三遍芋头秧子。待到霜降前后,也就该刨春芋头啦。

刨芋头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通常情况,倒八字,左右各一镢头,对面再来一镢头端起来。抱成一团的芋头,便完好无损无遗漏的刨上来。刨上来的芋头,在芋头沟里按差不多的距离,拾成堆。用锼子(一种长木板上钉横刀片,切地瓜的工具)一片片锼成芋头干子。

芋头干子(地瓜干),秋干气燥里,通常要晒三天才能干。晒芋头干子最怕阴天下雨,如果碰上连阴雨天,芋头干子长毛生醭也是有的。收获芋头的季节,需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气预报还不是很准。所以山里农民多有一套看天的本领。东风不倒,别嫌雨小。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西风不晴天。还有看云彩,云彩厚薄高低,天高天低,有经验的农民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麦茬芋头收得晚,通常挖个芋头窖子。窖起来冬天吃,一直吃到来春。芋头窖分井子窖和长窖。井字窖类似挖井,挖到三米左右,向左右两个方向再横向挖洞。洞的大小,根据储存芋头的数量。长窖子,就是挖一个长方形的深坑,上面搭上一层秫楷(高梁杆子),上面再埋上土。中间留个口,窖好芋头盖上盖就行。

当时生产队里秋收,时间赶得紧。刨芋头的人,巧的拙的都有,芋头地里,也就有漏下拉下芋头的可能。孩子们干不了大人的活,捞芋头,就成了他们的差事。

捞芋头,学问大得很。最笨的法子,是骑着芋头岭子,一镢帘子一镢帘子往前扒。巧点的一埯埯扒,顺着飞根找芋头。最高级的技术,是用镢帘子,一下下往地上敲,声音实的肯定没有芋头,像熟透的西瓜类似,声音嘭嘭的,下面有可能藏着芋头。

山里熟透的秋,是山里孩子的黄金季节,豇豆绿豆红小豆,烤芋头焐芋头煮芋头。瓜果柿子都熟啦,有随便吃的花生红枣,还有偷着嗑得满嘴油的黑芝麻白芝麻。夏天淌汗掉的膘,秋天里,基本能给补上。

2022年1月24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