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铺村吹响“乡风文明号”

永州日报记者 孙存准 通讯员 严洁

致富项目农村致富_农村致富饮食项目_致富经农村宴席

石板铺村一角。严洁 摄

眼前,广袤田野,禾苗青青,一派生机盎然;近处,座座楼房,别致大气,掩映在翠绿丛中;远眺,青山如黛,碧空如洗,白云悠悠……5月31日,记者走进东安县井头圩镇石板铺村,宛若走进一幅水墨丹青画。

“下一阶段,理事会要组织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助村民提升自我文明意识。”在村活动中心,村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正在开会,讨论部署下一步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十星”即爱国星、致富星、守法星、公德星、科技星、婚育星、新风星、文教星、和谐星和卫生星。

“乡风文明创建理事会共有9名成员,都是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和乡贤,今年64岁的理事长蒋兴邦曾当过33年的村干部。”镇驻村干部郭俊告诉记者,“理事会今年4月初才成立,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村的乡风文明创建就硕果累累。”

“理事会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以劝导为主。”蒋兴邦补充道,村党支部出台了《乡风文明号创建方案》,村委会公布了《村规民约》,逐户签署了《乡风文明创建承诺书》。

村民陈和平的白喜事

多年来,石板铺村村民喜欢放烟花,红白喜事热衷大操大办。今年春节前,村里有两户人家在同一天摆结婚酒,结果两家比拼放烟花,看谁家的烟花放得更响亮更长久,前后放了1个多小时,每家都花费了1.6万元的烟花钱,酒席上全是碎散的烟花屑……

创建乡风文明就得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就从红白喜事“开刀”。理事会成员一致这么认为。

5月15日,村民陈和平因患肺癌去世。其亲属准备花费4万元筹办丧事,并拟请狮队、龙队、演唱队,还要放烟花。蒋兴邦闻讯后带着理事会的人上门劝导,要求亲属取消狮队、龙队、演唱和烟花,酒席也从简。

“这个菜单也太寒酸了吧?别人会笑话我们太抠门的。”亲属看了理事会提供的菜单后,有些抱怨。

“一桌10个人,300元,我们几个理事商量过了,应该可以吃饱了。安排的菜要吃完,不要搞浪费。”蒋兴邦耐心地解释,“今年我们搞乡风文明创建,红白喜事简办是重要一项,以后大操大办比排场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正在说话间,陈和平的侄子拎着一袋“震天雷”炮竹走过来:“我买了40个‘震天雷’,出殡那天一路放过去,让婶婶走得风风光光。”

“那可不行,必须马上退了,这么大的爆竹既不安全又容易引发山火,没有一点意义。”蒋兴邦劝道。

“我们再理一理,看哪个环节还能再压缩压缩。”说罢,蒋兴邦和两位理事会成员又一项一项核算起来。

最后,这个丧事办下来,亲属仅花费1.9万元,比他们原先预计的节省了2.1万元。

“真没想到可以节省这么多开支,太感谢理事会的成员了。这次各项安排既周到又合理,既体面又节省了开支。”事后,亲属对理事会感激不已。

“2.1万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后红白喜事都要这么简办,一年能为全村百姓节省不少开支。”蒋兴邦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成立‘孝老爱亲、福荫子孙’基金会,倡导大家以捐款的形式纪念逝者,造福后人。”

近日,已定居湘潭多年的蒋某,要求将其母回葬家乡石板铺村,表示要拿出15万元办理回葬事宜并遍请全村村民喝酒。理事会答复蒋某,其母回葬可以,大办丧事不行,十分欢迎捐款。目前,此事正在商谈之中。

59岁的儿子陪伴89岁的母亲

石板铺是有名的长寿村。2016年病故的李桂英老人,享年115岁,年龄居全省第二。如今,全村80~89岁的老人67人,90~99岁的老人9人。

蒋苏庄今年59岁,以往在外地搞建筑,每年的收入比较可观,还在县城买了房子,其妻、媳妇、孙女都在县城居住。今年,蒋苏庄既没外出搞建筑,也没住县城,而是专职在村陪伴89岁的老母亲蒋新桂。蒋苏庄的两个弟弟则在外地搞建筑。

“你们兄弟在孝敬、陪伴母亲的事情上是否有过争执之类的事?”记者好奇地问。

“没有。我是家里的长子,多照顾一下母亲是应该的。”蒋苏庄笑道,“再说,村里正在搞‘孝老爱亲’活动,我也应该在村里带带头。”

从打麻将到跳广场舞的卿金玲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石板铺村年龄稍大一点的妇女们喜欢摸摸麻将,当然也搞点“小意思”。尽管是“小意思”,但麻友们往往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弄得鸡飞狗跳。另外,因为玩麻将,而疏忽了家务,导致夫妻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事时有发生。

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开启后,村里成立了老年大学和老年舞蹈队。这些麻友们纷纷弃麻将而加入老年大学和舞蹈队,如今,老年大学有45人,舞蹈队12人。每当华灯初上时,队员们便跳起欢快的广场舞。陈和平丧事期间,村舞蹈队天天晚上前往免费唱歌跳舞,连一餐饭都没吃。

卿金玲是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老年大学副校长。她原来也是一名麻友,天天下午打麻将。为此,她还和丈夫打过架。如今,改跳广场舞,天天晚上都跳,就连她两岁的孙女也能踩着节拍,跳起广场舞来……

爱清洁的蒋国瑞老人

长期以来,石板铺村的村民们有着爱丢垃圾、乱堆杂物的习惯,导致村容村貌不雅观不整洁……

今年,随着“乡风文明号”的吹响,“美丽庭院”活动大力推进。村里在每家每户设立垃圾桶,引导村民集中倾倒至垃圾池,由村保洁员定期收集集中处理,严禁焚烧垃圾;督促劝导农户开展庭院“三包”,即对居所周边环境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确保门前屋后优美整洁;对片区内保洁员工作成效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辖区内垃圾及时清运监督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垃圾不过夜、无积存。由此,村民卫生习惯大变样。如今,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水沟渠道……时时整洁,处处干净。

今年77岁的蒋国瑞老人和老伴住在一幢新建的四层楼房里,儿子在广东做挡风玻璃生意,很少回家。老俩口将家什收拾得井井有条,门窗一尘不染,地板砖能清晰地照出人影,房屋四周,绿树成荫……

“老人家真爱干净,可评上‘最美庭院’了。 ”记者点赞道。

“还得要感谢村里的‘美丽庭院’活动!”蒋国瑞意味深长地说。

●采访手记

事在人为

孙存准

石板铺村的“乡风文明号”列车开启还不久,但村容村貌和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实现美妙开局。

应该说,乡村振兴并非易事,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有许多难题要破解。但再难再苦的事情,唯有行动,方可破局。石板铺村就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移风易俗,创建乡风文明,并且找准了突破口,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工作。而且,他们坚持不懈,力争实现久久为功。

可见,世间事的难与易,从来都是相对的。为之,难亦易;不为,易亦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善哉斯言!

来源永州新闻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