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适宜本地区栽培的花椒优良品种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种苗繁育、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椒园防冻”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为花椒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1. 花椒优良品种
1.1 大红袍。大红袍又叫狮子头、狮子椒、大花椒,是我国分布较广的栽培品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甘肃等省。果穗紧密、粒大,每穗约58粒左右,最多100粒。果熟期8~9月,成熟的果实红色,晒干后色泽不变,出皮率26%。该品种生长快,丰产性强,结果早。栽后2~3年开花结果,成熟椒果不易开裂,椒皮品质上等。喜肥水,抗旱,但抗寒性较差,适于较温暖的气候和较肥沃的土壤。
1.2 早熟大红袍。早熟大红袍是山东农业大学自莱芜大红袍群体中选育,2015年山东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品种。复叶总叶柄有狭翅,并有小皮刺,小叶大而薄,叶片卵形,两侧略不对称,叶缘齿缝有透明腺点,顶生小叶有叶柄,侧小叶无叶柄。花序长度约25cm,每个花序上着生50-150个小花不等。果序大,坐果28-65个。喜湿润肥沃土壤,耐水湿,耐阴,不耐干旱瘠薄。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较普通大红袍早熟20天。椒皮含挥发性芳香油4.53%,香气异常浓郁。5年平均株高243cm,平均地径8.54cm,平均冠幅293cm,平均单株产鲜花椒1.3kg,干椒皮0.35kg,出皮率27.25%。成熟果实绛红色,密生粗大而凸起的腺体,含挥发性芳香油4.53%,较大红袍提高1.644个百分点(56.9%),香气异常浓郁。
1.3少刺大红袍。少刺大红袍是山东农业大学自莱芜大红袍群体中选育,2017年山东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品种。茎干具皮刺,早落;多年生枝有稀疏短刺,呈长三角形;果枝多数皮刺退化,偶尔存留皮刺小且平展。耐干旱瘠薄,丰产稳产性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较普通大红袍晚熟20天。5年生株高208cm,地径9.97cm,冠幅420cm,单株产鲜果1.8kg,干椒皮0.53kg。成熟果实深红色或朱红色,果皮腺体发达,果穗大而整齐、产量高、易于采摘。椒皮朱红色,出皮率30.0%,椒皮含挥发性芳香油3.72%,较普通大红袍高26.7%,香气浓郁。
2. 种苗繁育
2.1 种子处理。1)采种。从优良品种的健壮母树上采集种子在室内摊晾。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的种子发芽率下降,甚至不能发芽。2)储藏。种子简易贮藏方法:将1份种子与3份黄土混合,加水搅合成土坯,阴干后放在通风干燥处。种子量大采用混沙窖藏。3)催芽。干种子用2倍碱性(5%)沸水将种子浸烫搅拌2~3分钟,捞出后室温下催芽,每日用温水浸泡,经3-4日,即有少数种皮开裂,待1/3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采用沙藏种子播种前15-20天,将沙藏种子移向温暖处堆放,堆高30-40cm,进行覆盖并保湿,每l~2天翻动一次,种子1/3有露白时即可播种。或用碱性温水浸种1~2天,然后在室温下催芽。
2.2育苗方法。1)种子育苗法。①种子。采用优良品种完全成熟的种子,经阴干后保存。②播种季节。春、秋两季都可播种。春旱地区,封冻前播种,出苗整齐,比春播早出土10-15天。春播在“春分”前后。③播种方法。小畦开沟条播,每亩用种量4~6kg,覆土lcm。播后覆地膜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揭去地膜。④苗期管理。苗高4~5cm间苗、补苗,株距不小于10cm,行距不小于40cm,每亩1~1.5万株。雨季要及时排涝和补充肥水。。
2)扦插育苗法。选1~2年生枝,修剪长度20cm,用NAA500~1000ul.l-1水溶液浸泡20~120分钟后扦插。秋冬采条窖藏,插前阳畦催根,成活率可达95%。3)嫁接育苗法。发芽期嫁接采用舌接法,大树改接采用劈接法,夏秋季节采用带木质补芽接法。
3. 栽植技术
3.1栽植密度。山丘区2m*4m或3m*4m;平原区3m*4m;地堰单行栽植株距2~3m。
3.2苗木规格。尽量选用当年生苗,地径0.6cm以上,苗高60cm左右。忌用细弱苗和2年生或多年生苗。
3.3栽植季节。春栽宜在花椒苗芽苞开始萌动时进行。秋栽在“立冬”前后,栽后定干培土。也可以雨季采用营养袋苗栽植。
4. 土肥水管理
4.1土壤改良。初次深翻扩穴时,应距离树干基部0.5-1.0m范围内开挖环形或在花椒树两侧开挖条形沟,宽度0.5m左右,深度40cm左右,深翻时仔细操作,防止切断或损伤大根。将翻出的砾石捡出,用周边熟土回填,回填后灌水。
4.2施肥。1)基肥。基肥以土杂肥为主,在采椒后至土壤封冻前,结合椒园深翻扩穴进行,每株100-200kg。2)追肥。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萌芽展叶期和开花坐果期施肥对促进萌芽展叶和新梢生长量、提高坐果率效果明显,亩施肥量每次20-30kg,萌芽期施氮肥,开花坐果期施复合肥。3)叶面喷肥。5月下旬开始每2周喷一次0.3-0.5%尿素或0.3-0.5%磷酸二氢钾。
5. 整形修剪
5.1 整形。花椒干性较弱,分枝多,适宜树形有自然开心形、多主枝丛状形。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于30cm处选留饱满芽定干,当年或第二年选好主枝短截三分之一,并在离主干30cm左右处留第一侧枝,4~5年就可以培养成形,最后去掉中心枝。这种树形光照好,高产稳产。2)多主枝丛状形。栽后截干,促使根颈部抽生多条丛状枝。这种树形易早期丰产,但长成大树后,枝条多而拥挤,光照差,管理不得当,椒树易早衰,产量下降。
5.2修剪。1)幼龄树。栽后当年定干,高40cm左右。生长季节定枝,每株3~4个,拉枝开张角度45~60度。第二年对主枝短截,保留60~100cm,每个主枝保留2~3个向上倾斜的侧枝。2)结果树。疏除多余大枝,对冠内枝条进行细致修剪,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徙长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生长中庸的营养枝先行缓放,结果后回缩成枝组。对有生长空间的旺枝先轻短截,第二年去强留弱,培养成结果枝组。3)老年树。以疏为主,抽大枝,去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留幼,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带头,以恢复树势。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1)椒园病虫害综合防治。花椒采收后清园,清理枯枝、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冬季对树干和大枝涂白(涂白剂的配置比例为硫磺粉、生石灰、水1:15:40)。早春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可起到杀虫、杀卵、杀菌及防晚霜冻的作用。加强椒园肥水管理,提高树势和抗病力。2)花椒干腐病。发芽前喷1:2:240倍式波尔多液2次,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1%~3%五氯酚钠盐。生长季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3~4次。3)花椒锈病。6月初至7月下旬,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剂1500~2000倍液,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4)花椒炭疽病。开花后喷炭特灵、代森锰锌等,隔10~15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坐果后喷一遍600~800倍的福星等杀菌剂加上80%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7~8月份多雨季节是炭疽病的发病期,可用200倍的波尔多液间隔10~15天喷洒防治,或在雨后喷600~800倍的福星等杀菌剂加上80%代森锰锌。
6.2 虫害。1)花椒窄吉丁。在成虫未破孔飞出前,即羽化盛期前,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喷涂树干,毒杀幼虫和成虫。2)花椒天牛。50%对硫磷10~20倍,塞入蛀孔内,或在成虫羽化盛期2.5%敌杀死1500倍液进行喷干、喷冠。3)蚜虫(绵蚜)。在绵蚜发生季节及时往树上喷药,常用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粉2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粉2000倍液、22%吡毒乳油2000倍液。喷药时期应在绵蚜发生高峰期前,即6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各喷2次。
7. 其它管理技术
7.1 保花保果。盛花期喷10~30ul.l-1赤霉素溶液,可提高座果率6.63%,百叶鲜重增加10.4%,显著提高花朵座果率,增加百叶鲜重、干粒干重、鲜重,促进椒果着色,提高椒果质量,干粒鲜椒果重增加12.0%。
7.2椒园防冻。1)喷施防冻剂。在春寒到来前,对树体喷施0.5%~0.67%的果树花芽防冻剂,预防花芽冻害效果显著。2)喷施营养液。花芽萌动前,喷施2份石灰+1份食盐+20份水的混合液,或喷洒0.5%尿素+0.5%~1%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可改善椒园的小气候,增加树体抗寒力。3)熏烟。春寒到来的当晚,在椒园内多处堆放杂草枯叶、麦糠、锯末等草堆。当凌晨气温降至3度以下时,点燃发烟形成烟幕,可有效地防止花芽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