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2021年10月,教育部部署在12个省市区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首批实验区建设聚焦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进经验,挖掘推广各实验区在综合改革各方面的典型案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栏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江苏省常州市的集团化办学经验——
常州围绕集团化办学开展十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建构“全域化、六维度、三学段”常州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域化”指集团化办学的覆盖面涉及辖市区所有城乡学校;“六维度”指集团化办学重点从组织领导变革、机制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培育、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六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三学段”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一、案例背景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优质教育的供给不足。幼儿园园际之间、义务教育学校校际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普通高中呈现出趋同发展的现象。进一步放大名校资源,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和配套政策,让所有学校都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发展,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过程
常州集团化办学经历顶层设计、课题研究、经验推广阶段。
(一)顶层设计,加强系统指导。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于2007年,至2011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2年,市教育局发文确认24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2018年,在省内率先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2020年,出台《关于新建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办法》。
(二)课题研究,建构理论体系。围绕集团化办学的关键要素,设立了重点项目组,立项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区域模式研究》。通过研究初步建构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体系,出版《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丛书》一套六册,发表论文30多篇。
(三)经验推广,带动整体发展。2011年,集团化办学突破义务教育学段,引入学前教育;2014年,集团化办学引入普通高中。2018年,召开全市集团化办学推进会,表彰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22个、集团化办学先进个人100名。2020年12月,举办了全市集团化办学表彰会暨研究成果发布会,带动了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整体发展。
三、基本模式
(一)理念系统
强调“共同体”理念,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特有的文化符合和特色的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不是绝对的以强带弱,在某些方面某所学校强,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是别的学校强,应该看到每一所学校的价值,集团化办学是要追求让所有加入集团的学校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做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强调“集团化”与“去集团化”共生理念,当成员校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功能转换,通过评估以后,就可以从集团中分离出去,核心校重新吸收新的未加入集团的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
(二)操作系统
集团化办学的组织领导变革。包括教育集团内部领导组织的架构、层级和类型,以及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集团在架构内部领导组织时,可设立集团行政管理机构、任务型的非行政机构、民主监督机构、集团研训机构等,管理过程中采取行政管理、契约管理、共同体管理、项目管理等具体方式。
集团化办学的机制创新。处理好集团化办学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明确三者之间的权责机制,在“共治”中实现政府的“元治”、扩大市场和社会的“协治”、强化集团的“自治”。
集团化办学的学生素养培育。基于集团资源共享开发各类学生活动,基于集团视野建设学生活动课程,基于集团导师互助制度促进教师的活动指导能力,基于集团互通进行家校共育,基于激励导向进行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集团化办学的课程建设。核心校提供理念引领、专业支持和迭代创新,成员校进行移植式、嫁接式、风媒式等多种课程研发形态,突显学校课程的个性化和品牌打造,通过单向辐射、双向互动、多向轮换等方式实现课程共享,在硬件建设、教师资源的集智流通、社会资源的效能放大等方面为集团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多可能性。
集团化办学的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从物质、人文、制度、管理四个层面建立集团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系统;其次,通过定期轮岗等方式对集团内教师流动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建立津贴和补偿制度;再次,以在岗研修、项目驱动等方式促进集团教师的专业研修。
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文化建设。聚焦提炼精神文化、重视价值引领、建设文化环境、开展文化活动、支持文化培育的课程、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文化建设的实体在学校,集团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引领、指导、帮助各校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文化特色,从而提升集团的文化品质。
(三)保障系统
规划保障。常州市成立推进集团办学领导小组,负责教育集团的产生和认定。各地的集团化办学需要统筹安排,做到各区域集团化办学基本均衡。
经费保障。市教育局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推进集团办学过程中办学绩效显著的团队和个人,建立项目组,支持专项课题研究。各地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同步建立集团化办学经费保障制度。适当增加集团核心校绩效工资总量。
人事保障。增加集团管理层的领导力量,满足集团管理的需要。创新教师编制配备,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鼓励采用员额制、聘用制、购买服务等方面增加教师总量。
管理制度保障。赋予教育集团更多的自主发展和内部管理权限,建立新型的教育行政部门与集团的关系。鼓励集团内教育质量高、师资力量强、社会声誉好的成员学校成为新的核心校。
督导评价保障。市教育局围绕集团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健全有效、管理队伍与师资品质的整体提升、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办学水平与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等方面,制定集团办学考核评价方法和督导评估制度。
四、主要成效
从2007年第一个教育集团建立起,16年间我市已建成164个教育集团,拥有161所核心校和553所成员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高,学前教育达99.7%,义务教育达95.8%,普通高中也高达56.8%,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丰富了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建立集团化办学要让每一所学校都变得更加优秀而不是趋同的理念,定位集团化办学是“造血”而不是“输血”的方向,探索出集团化办学最为有效的合作期为六年,形成了一体化办学、委托管理、城乡共建、合作办学、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结对帮扶等多样化的办学形式,研究出集团化办学的关键要素。
(二)促进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优质园数量的提升和内涵的建设。2011年全市幼儿园总数为207所,2022年达409所,增长97.58%,新办园基本上都采取了集团化办学的形式。在集团化办学的推进下,2021年省市优质园覆盖率提升至91.14%。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321所,占比90.42%,就读优质学校学生占比91.47%。我市优质均衡监测达标率2021年为82.14%,位居全省第三。2022年,天宁区、钟楼区创成江苏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钟楼区成为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促进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区域高中建立发展共同体,新建高中学校全部加入名校教育集团。
(三)增加了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出版了《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丛书》六册,在《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近100次;召开了各类表彰、推广活动40多次,成果从常州辐射到长三角、北京、广东、广西、新疆、海南等多个省份,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