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经过优势互融,形成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多渠道、全方位传媒形态。媒体互融的过程不仅是不同种类媒体形态的变化和融合,同时也是媒体传输手段、外延功能和内部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聚合。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媒体融合的号角。而在经过四个年头的发展之后,媒体融合进入重点突破的“深水区”。
现阶段,媒体融合实现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打通,内容领域出现深度竞争,平台聚合激发了融合活力,智能交互技术持续引领内容生产升级,创新经营模式拓宽了媒体盈利渠道,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阿匠将从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为大家梳理出「媒体融合」的小专题内容。
一、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特点分析
1. AI等新技术在媒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新媒体线索发现、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分发、效果反馈等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英国《卫报》创立“移动创新实验室”, 打造视觉化新闻阅读产品。英国《泰晤士报》利用机器算法和个性化定制分发信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小融”、新华社的“小新”、人民网-阿里云的ET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参与到新闻写作、播报、分发等多种新媒体工作中。
2. 中央厨房流程再造优化新闻生产传播机制
《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国外知名媒体,用集约化的新闻生产方式优化整合资源,建立全媒体融合编辑部,打造跨平台的多媒体新闻中心,实行所有记者统一管理、全媒体运作。在国内,人民日报着力打造“中央厨房”,新华网着力打造“超级编辑部”,打破采编部门藩篱,打通新闻生产环节,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形成资源高度共享、生产高度集约的全媒体生产机制。
3. 以移动端为核心的矩阵集群化传播提升舆论引导规模效应
新华社致力于移动新媒体建设,形成以新华炫闻客户端、新华网微博微信、共产党员微信易信、“4G入口”自媒体联盟为代表的移动产品矩阵,覆盖移动用户约1.4亿。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构建起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树状基层宣传阵地,以及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新媒体矩阵,有效解决党委、政府的声音在基层全覆盖的问题。这种全方位的矩阵化传播自然也让主流舆论的声音更大更强。
4. 音视频类优质原创内容是提升新媒体影响力的关键
国内来看,2017年,内嵌于澎湃新闻客户端中上线的“澎湃视频”, 以新闻短视频与图片、文字及长视频共同承担客户端新闻内容,在新闻客户端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美国《纽约时报》擅长讲述新闻故事,推广的全景视频项目“每日360”在Facebook上获得了9400万次点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深度报道项目是该台的精品节目,每个项目都是重磅系列报道,影响力广泛。
5. 政务新媒体平台搭建党群沟通互动新平台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每天活跃着近百名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回复网民问题。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百姓呼声》栏目已连续开办了17年,《问政湖南》栏目也已连续开办了7年,两个栏目累计解决百姓有效诉求问题22万件。以上提到的新媒体平台,逐渐变成了群众、政府、党组织沟通的桥梁,尤其在便捷性和互动性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
6. 经营模式多元化推动新媒体产业布局不断完善
近年来,媒体跨界经营趋势愈来愈明显,经营模式也更加多元。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围绕“媒体”“数据”“交易”三大核心业务,在做大做强财经全媒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财经类大数据业务及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企业投融资、文化产品金融创新等交易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美国《纽约时报》把订阅服务作为其经营收入的核心部分,2017年超过60%的收入来自读者的数字订阅。
二、融合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于媒介融合的概念认识不清:融合不等于相加
媒介融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这更是一种集资源不断整合、渠道不断优化的信息、加工、采集、制作、发布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动态过程。
很多传统媒体在进行媒体融合时,只是单纯地将传统媒体现有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简单的内容重新加工,在原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套上一个互联网的外壳或者可以说是“新瓶子装老酒”。
从央视到地方,从主流媒体到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不少电视台、报业集团等虽然都发展了融媒体新形态,几乎每个媒体甚至每个节目都配备了“两微一端”,但这种简单把平台或者所谓的渠道增加,而内容质量并没有任何提升与转变,只是粗暴形式上的叠加而不是相融。
2、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与融合速度发展不均衡
媒体机制是协调媒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关系,正确指导媒体发展的一种运行方式,是媒体融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目前,我国不少传统媒体尚处于“事业属性,企业化运作”的框架下,模式僵化固定且生机不足,传统媒体已有运行机制是在报纸、电视等“旧新媒体”的发展运行规律而制定的一些规则。
首先,在新闻生产机制上,以往传统媒体的生产理念、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信息更加快速准确的需求。同样,传统线性新闻采编生产流程也不能满足网络传播的需要。自“中央厨房”的理念提出以来,关于新闻生产的问题似乎有了一种解决方式。
“中央厨房”建立的初衷的理念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但是在“中央厨房”的实际运行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的媒体融合所造就的是分众化的、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市场,“中央厨房”所提供的似乎是站在过去传统媒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给受众呈现的多是一些普遍化、大众化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会造成不同媒体内容同质化严重;全媒体型人才不足,不能够适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央厨房可以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而不能实现常态化。
而在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上,我国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传统媒体从业者观念、技术、思想不能随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而与时俱进;新型“全媒体”人才严重不足,由于待遇、理念冲突等各种问题流动性较大。
3、个性化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媒体传播形式的变化和受众需求的变化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媒体融合时代也是受众意识备受关注、受众角色转型变化的时代。然而,大多数传统媒体一直重视对时事新闻报道与公益性信息的公布,而对媒体运营和市场化经济改革不敏感,这种思想意识的局限性直接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研究和服务意识的疏漏上,不利于媒体的真正融合。
4、新媒体渠道的公信力不足
新兴媒体虽然传播渠道多元、传播内容广泛,总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在公信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体管理机制,且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难以控制,新媒体推出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受众很难从诸多信息中辨别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未经审查的虚假信息。“未经调查盲目跟风”“简单复制无视版权”的现象层出不穷,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受到阻碍。此外,虽然很多新媒体开始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筛查、举报处理,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但实际运营中仍未改变平台运营的业务流程,使公信力建设始终处于有心无力、效果不佳的状态。
三、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思考
1、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中的作用愈加广泛
人工智能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技术产品的快速迭代, 正不断融入各行各业, 创造新业态、培育新增长、引领新发展。人工智能嫁接媒体重新定义信息传播。链接万物、个性定制、智能生成的“智媒”革命, 将深刻改变传统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 激发媒体行业新一轮发展。
2、以新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平台化趋势明显
随着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业务拓展和横向兼并, 互联网行业业态正在加速平台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连接, 要夺取网上舆论主动权, 主流媒体需要通过建设平台, 与受众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广泛而牢固的连接以及能够实现海量内容的生产、聚合与分发的云平台。这类平台以更先进的组织方式支持内容生产, 以更高效的传播手段实现内容分发, 从而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原创生产力和精准传播力。
3、移动优先战略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导思想
移动端已逐渐成为受众 (用户) 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平台。主流媒体在强化自有新闻客户端建设的同时, 将加强与社交平台的合作,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吸引流量。手机等移动端仍然是未来新闻行业的主战场, 加强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布局移动领域、优先发展手机新闻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
4、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共识
利用AR、VR等虚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 进一步提升沉浸式传播体验, 继续强化新媒体音视频类新闻产品的生产创新。在未来媒体发展中, 音视频新闻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独立发展空间, 它与虚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重要的趋势, 并为新媒体发展提供新的生机。
5、优化公共服务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有力抓手
随着国家倡导“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资源互通共享后, 政务新媒体功能将会更加完善。如何利用主流媒体在新闻宣传、新媒体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政府和民众沟通桥梁和纽带, 推动政务信息传播, 提升政府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成为主流新媒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6、深耕垂直细分行业成为融合发展新突破
依托媒体优势资源进行“信息+服务”垂直转型成为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深耕卫生、旅游、教育等细分垂直行业资源,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信息服务, 拓展多元经营模式,提高信息服务变现能力,完善媒体产业布局,增强媒体整体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实现融合发展新突破。
思维决定行动,媒体融合是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正确的认识和思维是其中的关键。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竞争“唯快不破”,只有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自觉按照互联网的特性和规律来运作,媒体才能避免在媒体融合中走弯路,赢得发展先机,巩固和发展主流媒体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