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蟑螂致富_致富蟑螂养殖视频_蟑螂养殖赚钱吗

“这些可是我的宝”

创业就业

核心阅读

走进宾川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宽敞整洁的标准化养殖场映入眼帘。该公司董事长梁成满指着省科技厅认证颁发的“中药现代科技(云南)基地中药材养殖科技示范园”匾牌对记者说:“现在全省只有两家养殖企业获得过这个认证。”

“去年的价格比较好,基本上保持在每吨32万-33万元左右。今年价格虽然跌了不少,但由于我们的养殖队伍发展很快,估计全年产值还是可以达到6000万元。” 梁成满信心十足地说。

每吨能卖数十万元,养啥东西这样值钱?梁成满与这个特殊行当的缘份,还得追溯到30年前的一次宾川之行。

蟑螂教授”为他打开了一道门

1983年,从驻滇部队复员回到甘肃老家的梁成满,面对家境贫寒和兄弟姊妹众多生计没有着落的残酷现实,决定抛弃在当地矿务局的铁饭碗,出门闯一闯。他辗转来到云南,在建筑工地上干一些体力活。

1984年的一个晚上,梁成满在宾川县食品加工厂内,意外地看到上百名男女老少在打着手电筒捕捉蟑螂。他好奇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让人讨厌的小虫子可以卖钱。出高价收购蟑螂的,是下关的一位教授。

嗅觉敏锐的梁成满立即赶到下关,找到了大理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正在搞药品研发的李树楠教授。在李教授那里,梁成满不仅对蟑螂的诸多神奇特性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从这“神奇虫子”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

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定居者之一,比恐龙的出现还要早1亿多年。3亿多年来,在其他成千上万个物种纷纷变异进化或灭绝的同时,蟑螂的形状却基本上没发生什么变化,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很久以前古人便发现了蟑螂的药用价值,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对此均有记载。

“蟑螂极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是否因为它体内存在着某种特殊的物质?”这是“蟑螂教授”李树楠一直想要破解的谜题。随着蟑螂体内有效成分的成功提取和相关药物研发取得重大突破,梁成满清晰地看到了一条前途无量的创业路。

野生诱捕到人工养殖

加入李树楠教授的团队后,梁成满开始四处收购蟑螂。“一开始由于人工养殖技术还没有掌握,加之蟑螂使用量有限,因此我们通过先教别人如何诱捕野生蟑螂,再定期去收购,也就基本能满足需求。” 梁成满说:“那时候10多只蟑螂卖的钱,就够买一本书了,所以捉蟑螂卖这行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然而,收购来的野生蟑螂不仅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随着李树楠教授发明的新药成功申报审批,制约厂如何获取充足的和高质量的蟑螂制药原料,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后,梁成满创办了公司,并在李教授的指导下,逐一攻克了蟑螂人工养殖的选种、繁育和工厂化、规模生产养殖等难关,迈入了蟑螂产业化阶段。梁成满说:“现在我们公司的核心养殖基地,年产量可以达到200吨以上,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养殖农户和养殖大户,每年的产量也可以达到两三百吨。其中上规模的养殖大户有80多户,去年,这些养殖大户的平均纯利润每户达到了180万元左右。”

据了解,宾川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和大理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6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养殖户+自然收购”生产经营模式,同时还建立了“一站式”经营服务体系。该公司不仅为养殖户提供种苗、养殖技术资料、培训、上门指导鉴定产品和产品回收,而且公司还建立了保障合作者稳定效益的技术服务体系。

“现在全国各地从事蟑螂养殖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但各省养殖最早和规模较大老板,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他们养殖的经验技术,最初都是从我们这里学到的。” 在业界有“蟑螂大王”美誉的梁成满自豪地说:“随着康复新液、心脉龙注射液、肝龙胶囊等一大批药物在多家制药厂大规模投产,蟑螂养殖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现在才刚刚开始显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