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小天同学,珠三角新入职法官助理。
一、综合感受
法院的权力比较分散。 尽管现在开始搞阅核制,有了一些科层制的倾向,但是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从制度底座上就决定了,法院的权力是很难集中到少数领导手上的。
一个案子,如果承办法官坚持这样判,那么他的领导即便不同意,一般也只能苦口婆心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没法直接干涉。
合议庭里,如果法官有反对意见,即便他是少数派,合议庭也要如实记录他的观点态度,很少会出现领导出错下属背锅的现象。
当然,领导的权威依然是存在的,很少有承办法官会忽视或刻意反对领导的意见,并且领导和承办法官的意见分歧往往也是因为考虑问题的视角不同,双方有理有据地求同存异一番,事情往往也能解决。
只是综合来讲,法院这个地方,并没有机关单位那种等级森严的感觉。
二、工作强度
作为政法系统的大哥,法院是一个高度强调专业性的地方,因此也更强调精英化。尤其是司法改革后搞员额制,行就上,不行就下,更是强化了这种精英化的趋势。
在这种地方,如果想学东西,想积极进取,不管是做审判还是执行,甚至是做行政,都能获得很大的成长。
并且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成长并不会随着本人离开体制而消失。这也是政法系统跟行政机关差别很大的地方。
在体制内,很多有能力有野心的人都容易面临一种强烈的能力焦虑——自己在体制内积累多年的务虚能力,一旦进了市场就几乎毫无价值。
即便他们本就有志于一辈子在公务员队伍中为国家做贡献,但失去安身立命本钱的焦虑感还是会让这种人感到不痛快。
但这种焦虑在法院并不存在,因为在法院积累的能力大多都是实打实的,并不是务虚的。这些务实的能力即便到了市场上,也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因此会更容易让人专心于锻造专业性。
不过,如果只是想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讲究性价比,讲究权力的正外部性,那可能法院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员额制、终身负责制、司法能动等等都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法官(助理)也会受到比一般公务员更严格的纪律要求。
除此之外,法院高度强调终身学习。想要进步,那就得不断写论文、做调研、研究案例、学新法等等,一旦躺平就容易被边缘化。
如果并不介意这些压力,那法院的生活还是相当舒适的。毕竟法院开门就能收钱,虽然花钱的时候跟其他机关一样要伸手去要,但终归硬气一些,因此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配置都会更加完备。另外,工资也高不少。
三、工作心得
这段时间以来,我工作上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套【发号施令】的话术。
刚入职,作为男生,我首先从事的是执行工作。由于性格比较温和,我在工作中得到了前辈的提醒:
“你会面对很多老赖,跟他们好声好气,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只有直接向他们下达命令才可能奏效。”
这确实是需要学习的。学生时代我当了近十年的班长,也担任过各种组织和项目的负责人,但是这些都是【责任】大于【权力】,最需要的是自己情绪稳定而不是底下令行禁止。
以至于在原本的职业规划中,我一度认为自己非常适合从事律师工作——因为我有信心把各种各样的奇葩甲方都给伺候舒服,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
但在法院的工作中,至少是在执行工作中,保持一颗铁石心肠却是一种必要的专业素养,这是【权力】带来的【责任】。
如果法院明明有训诫权,有拘留权,我却还压不住老赖,那么债主就会面临损失,社会的信用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于是我慢慢地也做出了不少改变。不过我确实做不到像一些前辈那样严厉地训斥被执行人,但我自己有自己的风格——温柔但斩钉截铁地压制住那些油滑的老赖。
这种风格的核心,是漫不经心的语气和有理有据的话术。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对方声泪俱下地哭穷,声称自己已经穷途末路,连女儿的大学生活费都给不了。但通过察言观色,我已经初步判断对方说话不靠谱。
于是我只是淡淡地回答一句:“那肯定的,你账户都被我冻了,当然给不了钱。”
听到这个他就炸毛了:“对,你们还扣了我的车,这些车一个月光租金就让我损失了好几万。”
我立马抓住重点:“所以你原来每个月收入至少好几万,那这二十万的欠款为什么迟迟不给?”
见对方被我噎住了,我又适时补刀:“来,把财产报告表填一下。别瞎填,我们这里都能查到你的财产的,匹配不上的话罚款拘留啥的都是有可能的。”
我越是表现云淡风轻面无表情,对方心里越是发慌——在对方看来,我就是个冷酷无情、公事公办的办案机器。
这时对方就会问:“你们都能查到了,还让我填这个做啥?”
我立马拍拍对方肩头:“那当然是为了你好。你不是说想延期还款吗?老实填表,这是你配合工作的表现,到时候我就能拿着这个跟领导求情,尽量帮你延长还款期限。”
一来二去,就能拿到不少原本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精力才能调查出来的财产线索,后面执行起来也就有了方向。
话说回来,执行难确实是现在的一个大问题,客观上也是因为老赖们确实都太狡猾了,行事光明磊落的法院工作人员往往防不胜防。
这时候就不得不说,有些执行律师是确实聪明,路子也确实广。比如有些老赖名下有车,但是法院死活找不到车的位置,这时候怎么办呢?
律师会委托市面上一些帮忙找车的公司,他们掌握了大量停车场的监控录像,可以通过监控录像找到目标车辆,然后在车辆上安装定位装置。
上述行为无论是非法获取监控数据还是非法收集车辆位置信息,都是不合法的。但是这时律师会通过法院发布悬赏车辆线索的公告,再让找车公司以群众举报的方式,向法院提供车辆最新的停放位置,最终跟法院配合完成扣押。
这是正面案例。相比之下,很多新手律师对程序就不是很了解了,常常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耽误时间。而现状下法院案多人少,往往在个案上缺乏耐心,所以不懂程序就成了“原罪”。
尤其是书记员,作为聘员,拿着死工资,也没啥上升空间,如果不是有利于结案,他们大概率不太愿意跟你详细解释程序问题。
即便是部分比较有耐心的书记员,他们往往也只了解自己经手的环节,对整体的程序没有很了解,很难给准确的答复。
所以,作为律师,多观察多思考,多从法院工作人员的视角去思考怎么推进案件进度,也许可以避免不少在无关紧要的程序上耽误时间的情况。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