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带,在其系统发育过过程中形成了喜阴好湿,喜漫射光特性。高海拔地区植被茂盛,山高云雾多,因此湿度大,漫射光多,有近似其起源区生态特点的环境,利于茶树生长发育。
茶区一般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日夜温差大,利于茶树光合物质的积累转化,具备了制出好茶的鲜叶原料基础。
下面两个技术要点是茶园高产的关键:
一, 茶苗移栽
打好土壤基础,确保移栽质量,是建设高效速成茶园的关键,总的要求是立地适宜,开沟吊槽,分层施肥,适时移栽,双行双株,踩紧烧透。
建园要求
立地条件适宜:选择生态环境好,海拔在500m以下,土层深度在80cm以上,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坡度在25度以下低丘缓坡建园,要求15度以上山坡做成水平梯地。
梯地宽度115m,15度以下的缓坡建等高茶园,土壤全部开垦后按行距115m定好栽植行,茶园四周要修路和挖排水沟。
开沟吊槽, 分层施肥:茶树根系发达,为促进根系深扎,确保茶树生长达到根深叶茂的要求,栽植行要开深50cm,宽60cm的沟,沟底施土杂肥或绿肥,亩施饼肥150千克,磷肥50千克,再覆土至15cm沟深,然后在沟内浇透水待栽。
移栽时间
秋季与春季栽均可,但要因地制宜。春茶3月上旬开始萌动,必须在2月下旬-3月初芽头萌动前移栽。
春季移栽的茶苗由于根系生长需一段恢复期,因此地上部生长缓慢,同时春季气温忽高忽低,如果遇连续几天晴天高温天气,根系吸水慢,叶片失水快,茶苗很容易萎蔫甚至死亡。
而深秋初冬10-12月,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根系生长旺盛,同时地温较高,有利于移栽茶苗根系恢复生长与储藏养分,促进第二年春季地上部早发快长,提高成活率,并能提早开采。因此,以深秋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移栽为宜。
起苗,运苗
起苗前一天,苗圃要浇透水,挖苗或拔苗时要尽量多带土,于当天运到移栽地点,一天运不到的可将茶苗根部沾黄泥浆,途中要避免风吹日晒。
定植技术
双行双株,踩紧浇透。即在60cm宽,覆土施肥后15cm深的定植沟内栽2行茶苗,2行行间距30cm,离沟边各15cm,株距0.33m,每穴2株茶苗,每亩栽苗5300株。
移栽时将根系按原状展开,压1层土,用脚踩紧再浇定根水,然后再压1层土,再踩紧,浇水,一定要这样操作两次才能做到踩紧浇透,使苗根与土壤紧密结合,根颈处埋入土下3-5cm。
栽好后要用手轻提茶苗检查是否栽紧,如果茶苗提得动要用时补踩。在第二天再浇1遍水,然后覆1层松土,盖1层草,以减少水分散失和冬季保温。
在移栽后半个月内如天气干旱无雨时,隔1-2天要浇1次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二, 苗期管理技术
搞好苗期管理,特别是移栽后头两年的各项技术措施,提高茶苗成活率,迅速扩大茶树冠幅,达到1年栽,2年采,3年单产超千元的重要保证。
覆草与覆膜防冻
为使深秋移栽的茶苗安全越冬,常用的办法是覆草,移栽时没有覆草或覆草过少的,均要在严寒来临之前在茶苗四周盖1层5-10cm厚的干草,茶苗上部露在外面,这样可使地面温度提高2-4度,防止冻土抬苗,同时要覆盖越冬大棚。
除草追肥
新建茶园特别是熟地易滋生杂草,与扎根不深,立足未稳的茶苗争夺水分和养分,因此,春夏季要经常浅耕除草,注意茶苗四周杂草只能用于轻拔,切不可等杂草长得很深盖住茶苗时再去锄或拔,那样极易伤茶苗或将苗带动,锄或拔的杂草晒干后覆盖在茶行边。
可以保湿防旱,减少杂草滋生,增加土壤有机质。也可以每亩施尿素5-7千克,秋冬每年施饼肥100千克或其他农家肥。
定型修剪
移栽后第一年,春茶后进行第一次定剪,定剪高度离地15cm左右,保持茶苗有2-3年分枝和一定数量的新叶。
秋季10月或第二年春茶后茶苗生长高度达40cm左右进行第二次定剪,定剪高度离地30-35cm,第二年秋季进行第三次定剪,定剪高度离地45-50cm,秋季剪下的枝条可用于扦插育苗。
合理间作
2行茶苗中间间作1行矮秆作物如黄豆,马铃薯,太子参等,对茶苗生长有益无害,但不能种与茶苗争水争肥,枝叶繁茂过度遮蔽茶苗的高秆作物如玉米,油菜等,否则就会严重妨碍茶苗生长,降低成活率,延迟成园与开采。
防治病虫害
熟地建园或老茶园换种改植易发生白绢病和炭疽病,可用五氯硝基苯拌细土撒于土表或喷洒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夏秋季如果发生小绿叶蝉等虫害,及时喷施1000倍液乐果。
缺株补植
对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缺株,应在栽后1年内及时补植,保证全苗,5000株/亩左右。
打顶与采摘
秋季移栽的茶苗,栽后第二年春茶可开始打顶采,但打顶采摘的目的是抵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增加分枝,扩大冠幅。
因此,打顶有必须掌握“采高不采低,采中不采边”的原则,在茶树经过3次定型修剪,高度达50cm时,才能开始正常采摘,一般夏季留一叶采,秋季留养不采。
以上茶园高产技术是针对山东地区的,其他地方的种植方法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