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通讯员 叶中琳
“脱贫后,村里还是很照顾俺,公益岗位还让我干,每月500多块钱。园区里有活儿也会优先考虑咱,多时一天能挣100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9月16日,聊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张福霞心里美滋滋的。
家住杞县城郊乡北花园村的张福霞是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享受基地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等国家优惠政策,于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
贫苦户脱贫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增收?城郊乡开出的“药方”是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产业园区务工人员录用优先考虑家庭困难者。
“平时在园区的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七八十块钱,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元呢,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在家门口也能挣着钱。”张福霞说道。
城郊乡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依托,利用地理优势,在北花园村、东十里铺村、老徐庄村相继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已成功种植了桑葚、红心苹果、樱桃等特色水果,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城郊乡发展的是特色水果种植,沙沃乡则向温棚蔬菜种植发力。
“今年,温棚内种植的小青菜又获丰收,每亩能收入2万多元,现在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富有,越干越有劲。”在沙沃乡杨寨村高效温棚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杨玉青形容自己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走进大棚,满眼翠绿。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收获新鲜的小青菜,一筐筐新鲜的小青菜被装上车,发往蔬菜批发市场,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沙沃乡杨寨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为当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目前,杨寨村已建成1千多亩的小青菜大棚种植基地。每亩大棚的净利润在1万多元,蔬菜大棚变成“聚宝盆”,“小青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城郊乡和沙沃乡只是杞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的缩影。近年来,以杞县大蒜为代表的杞县特色农业种植已经成为群众致富的“金疙瘩”。每年5月至10月大蒜种植、管理、收获、交易期间,务工人员日均收入300元左右。在大蒜交易高峰期,仅大蒜交易市场内每日用工就有数千人。务工人员每个蒜季可收入上万元。目前,杞县已打造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余个。
“杞县特色农业种植要加快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杞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宋祥永表示,杞县已专门成立了乡镇乡村振兴办公室,选派轮换驻村干部,负责本村帮扶工作;出台推进乡村振兴企业奖补办法,充分带动企业就业帮扶积极性,增加帮扶对象收入,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