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乡土树种皂角,为何在河南省嵩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皂刺经销集散地、全国最重要的皂刺生产基地?它是如何成为产业“黑马”的?

如果你了解皂角的产业价值,你会发现产业“黑马”诞生于此有着先天优势,更有慧眼识珠的决策。

皂角曾是传统利用的树种,几十年前,农村保存着用皂角粉洗衣服、皂角种子做食品、皂刺熬膏药的传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供销社在嵩县驻村期间,发动群众外出铲皂刺,为此,发展皂角成为当地传统、致富的渠道。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价值渐被人们淡忘。

其实,皂角浑身是宝,皂角荚果、种子、枝刺均可入药,还是集饲草、化工、用材、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

嵩县政府针对当地传统种植习惯常见百年以上古树的现实,决定充分利用本土树种的自身价值,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努力将皂角培养成为优势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嵩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皂刺经销集散地、全国最重要的皂刺生产基地。

嵩县是如何成就全国“老大”地位的?

首先,嵩县林业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注重良种选育。通过积极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历经6年选育出了河南优良乡土树种“硕刺”和“密刺”皂角品种,并在2012年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嵩县林业局还独立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皂荚刺高产品种“嵩刺1号”皂荚、“嵩刺2号”皂荚、“嵩刺3号”皂荚;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颁发了良种证书,填补了我国皂角良种的空白。

其次,在良种的苗木培育上进行“突破”。嵩县成功总结出浓硫酸腐蚀与温水浸种催芽育苗法,攻克皂角育苗技术难关,为皂角产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为实现皂角刺产量的成倍提高,嵩县探索出皂角“高密度矮林作业”方式及截干栽植等造林技术,使皂角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每亩采刺可达100公斤,收入可达上万元。

要实现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是关键。经历5年时间,嵩县通过栽培、实验、示范、总结,完成《无公害皂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全县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益。他们还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引路,树立典型。推广的嵩县河村乡罗庄村很有说服力。早在2005年,该村在坡耕地上栽种皂角43亩,2011年全村年销售皂刺收入50余万元,到了2013年全村年销售皂刺收入达68万元,成为远近闻明的示范村。

行走在嵩县,极目远望,皂角的分布不仅连片而且已延伸至适宜的坡耕地、丘陵、零星闲置耕地上。目前,嵩县在嵩北13个浅山丘陵区大力发展皂角,已经种植皂角面积5万亩。2013年,嵩县皂角刺年产量达600吨,销售额达1.1亿元,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皂角刺生产基地。

嵩县的皂角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如今已做到了种植规模最大、皂角单项产品最大。但这远不是嵩县的发展目标,它还在为进一步拉长皂角产业链条前行。嵩县引进5家皂角刺购销公司,通过购销公司把收购的皂角刺加工成薄片,出售给药材市场、制药企业。嵩县还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仓储、加工为一体的标准化中药材企业,使皂角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