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迷你小番薯、甜糯玉米等五谷杂粮,找到一条增收新路子。卢淑芳摄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陈志农县委报道组吴警兵卢伟星)时过寒露,磐安县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番薯地里,大部分番薯已经收获,田头的临时仓库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番薯。刚刚过去的长假,来自上海、杭州、金华等地的客户,从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拉走了35万斤迷你小番薯,看着一下子空了很多的仓库,合作社负责人厉秀月高兴得合不拢嘴。
磐安是个山区县,水田少山地多,粮食生产一直坚持“水稻旱粮共挑大梁”。这几年,人们的饮食更注重健康,五谷杂粮成为市场的香饽饽。磐安县抓住机遇,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创新耕作模式、推广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马铃薯、迷你小番薯、甜糯玉米等五谷杂粮,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农民找到一条增收新路子。目前,旱粮播种面积占全县粮播总面积的73%,产量占总产量的62%,昔日作为粮食配角的旱粮,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一斤薯卖40元
丰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大盘镇,是磐安县唯一以生产番薯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参加的农户有125户。站在番薯地里,抬头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盘山。
地里的番薯大部分都已收获,说起收成,厉秀月颇为自得,他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订单模式,根据订单所需数量来安排种植面积和季数,小番薯夏季收购价每公斤3.6元,秋季每公斤3元,农户种一季亩产值3500元。所产的“翠都”牌迷你小番薯通过直销店和邮政配送,去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丰源”的迷你小番薯为何受欢迎?秘密就在于品种和生产过程。在“丰源”的墙上贴着迷你小番薯生产技术规程,这套规程由“丰源”合作社所创,目前已成为金华市农业地方技术标准规范。为保证番薯的口感、大小,他们对番薯的栽培密度、扦插和采收时间都做了严格规定。
要问小番薯好不好吃,动物不会说谎。“丰源”的番薯地特别招虫,山上的野猪也经常跑来偷食,每年被野猪糟蹋的番薯地不下20亩。
厉秀月带领记者来到附近一片农田,田间一垄垄地上都搭起了架子,上面爬满了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厉秀月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去年刚引进的新品种“美国豆薯”,目前只引种了15亩,亩产量也只有500斤左右,但因为口感好,去年卖到40元一斤,还是一抢而光。
一块地种三季
国庆过后,就是农民排贝母种的季节。仁川镇方山村玉米基地里,卢万兴夫妇正忙着种贝母。去年贝母价格不高,所以,今年贝母种子只有13元/斤,比去年便宜了近2/3。卢万兴共准备了6000斤种子,以每亩排800斤算,他今年贝母种植面积有7亩多。
正在田头指导生产的磐安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卢淑芳告诉记者,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量,近几年,磐安县农业部门积极帮助农民引进华珍、翠珍等甜糯玉米、心香小番薯等新品种,同时探索推广了“药材—玉米—大豆(甘薯)”、“马铃薯—甘薯”、“甘薯—菜”、“马铃薯—西瓜”、“春玉米—大豆(蔬菜)”等多种间作套种、林下套种种植新模式,农民种地收入大大提高。
以“浙贝母—玉米—甘薯”为例。每年10月下旬播种浙贝母,次年5月上旬收获,由于浙贝母喜阴,所以3月中旬播下甜玉米种子,4月中旬套种于浙贝母畦边,正好给浙贝母遮阴,甜玉米在6月下旬收获完毕,番薯于6月中旬起垄扦插于玉米行间,10月上旬收获,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新渥镇池下村村民曹金添对“浙贝母—甜玉米—甘薯”的套种模式赞不绝口:“三季作物亩均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扣掉种子、肥料和农药等成本,亩效益起码能达到1.8万元左右。”
政策扶持再加码
为鼓励农民发展旱粮生产,磐安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今年磐安县安排旱粮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对验收认定连片种植大豆、马铃薯、番薯和玉米等旱粮作物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享受省定政策的基础上,每亩再给予100元补贴;对在果园、桑园和幼疏林地套种同一种旱粮作物100亩以上的,每亩再补贴20元;对新开发的耕地前三年种植旱粮作物每亩补助300元;对推广应用旱粮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给予补贴奖励。
在旱粮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里也加大了补助力度,对基地主干道建造每公里补助5万元,每平方米田间操作道硬化补助40元;新建蓄微灌设施的地块,每亩补助1000元,建蓄水池每个补助2万元;连片50亩以上规模基地,当年新添置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以及购置单价1万元/台(套)以上国家补助目录外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补助30%;对于新成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获得各级名牌农产品等均有一定补助。
目前,磐安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县里每年新增旱粮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但还是满足不了需要,许多农民只好到外地去包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