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巨型稻下的稻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基于巨型稻下的稻蛙综合种养关键技术
孟文旭等
稻渔综合种养以水稻生产为核心,融合发展水产、水禽养殖等产业,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能显著减少稻田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实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示范推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促进产业兴旺,成效显著。
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不断提升,养殖品种越来越多,稻田养殖青蛙面积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农民加入稻蛙综合种养产业。在巨型稻种植条件下,青蛙养殖优势更加明显,综合效益更加显著。巨型稻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是一种植株平均高2.0m,最高可达2.25m,适合稀植且单穗实粒多的新型水稻,产量达1000kg/亩,品质好、价格高。巨型稻能为青蛙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和更好的光照条件,青蛙生长速度和产量明显提高。
目前关于巨型稻下稻蛙综合种养技术的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在川渝两地近三年的养殖实践和调研,总结出巨型稻下稻田青蛙立体种养关键技术。
一、田块选择及改造
(一)选择田块
以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为好。因青蛙叫声可能扰民,田块应远离居民区。平原地区稻田面积太大,需分隔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以长方形且长宽比3:1,面积1亩~3亩为宜,便于管理,详见图1。
图1 平原地区稻田分区
(二)开挖蛙沟
蛙沟是蝌蚪摄食和青蛙躲避敌害、遮阴避暑的场所。根据稻田面积,在稻田的四周开挖一条深0.5m~0.6m的“回”字形蛙沟,面积不超过10%。
(三)改造田埂
加固加高田埂可保持稻田的水位,更好地保证稻田养殖的产量,避免稻田被大雨冲塌,也便于设置防逃设施。
(四)设置进排水口
依据自然田块形态设置进排水口,一般将进排水口设在稻田对角的两个田埂上,进水渠近端田埂上设进水口,对应的另一端设排水口,且略低于田面。在进排水口均牢固设置细密铁丝网或40目筛绢网,田间及围沟上方安装诱虫灯。
(五)搭建食台
在田埂的四周设置1.5m宽的食台,青蛙养殖密度小则可间隔10m搭一个食台,旁边留出人行通道。在铺投饲台前,可用能降解的黑色地膜覆盖,抑制杂草生长。
(六)安装防逃防害设施
稻田周围安装防逃、防害设施。每个田块用尼龙网,将网深埋地下0.2m,地上留1.5m,确保网面的完整,防止青蛙跳跃、钻洞逃离。养殖区域外用10目~20目、高2.5m且深入土壤0.5m左右的聚乙烯网来防止蛇、鼠、人对青蛙的伤害。田间上方加盖网目为3cm的尼龙网片,用尼龙绳扎紧盖牢,防止鸟类等天敌。
二、水稻栽培
(一)播种与秧田管理
于4月中旬至5月初,在育秧田培育秧苗,每亩秧田播稻种5kg,秧苗长至8cm及以上时即可进行插秧。为提高出芽率,在浸种前2d~3d,日平均气温18℃及以上时,将种子晒1d~2d。
(二)秧苗移栽
插秧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需要手工插秧,稻蛙田成宽窄行,宽行70cm×30cm,窄行30cm×30cm。每亩插3700蔸,每蔸插2根秧苗。与常规水稻不同,巨型稻可单株成林,因此,栽种宜稀不宜密。插秧时尽量保持垂直,插稳,防止浮蔸。插秧后2d~3d巡查,发现缺失或浮蔸要补蔸。
(三)田间管理
秧苗下田后,保持稻田浅水(水位2cm~3cm),以利于水稻分蘖发蔸。水稻养殖期间防治卷叶螟、钻心虫,抽穗前防治纹枯病、卷叶螟、钻心虫等常见疾病。灌水时,将水位加至55cm左右,防止水位超出田面。
(四)收获
采用人工收割方式,当籽粒成熟度达到85%~90%时开始收割水稻,收割过早或过迟,不仅影响米质,还严重影响产量。
三、青蛙养殖技术
(一)放养前准备
1.稻田清整
蝌蚪放养前,需对稻田进行清整、消毒。稻田改造完成后,选择晴天,在放干水后,全池洒漂白粉进行消毒,每亩用25kg含量40%漂白粉,加100kg水,搅拌均匀喷洒。消毒区域包含进水沟、排水沟、蓄水池、食台以及水稻种植面。消毒程序完成一周后,水沟灌满水再放干水,进行清洗,生石灰消毒20d后毒性消失才可放养蝌蚪。
2.培水
因为蝌蚪的开口饵料为浮游生物,所以下蝌蚪前投撒益生菌用于培肥水。蝌蚪下苗前10d在沟底放入一些稻草,作为蝌蚪的营养来源及栖息地。
(二)蝌蚪放养
4月上旬,每亩稻田中放约3万尾~8万尾蝌蚪苗,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下苗时要注意查看天气,在气温18℃~28℃时放苗,放苗最佳时间为9:00~11:00、16:00~17:00。
(三)饲料投放
投放蝌蚪苗后即可开始投食,每天每10万尾投喂2kg~3kg蝌蚪专用粉料,根据蝌蚪的成活率、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变态期的蝌蚪不吃食,依靠吸收尾部保证营养,所以无需投喂饵料。变态后10d投喂动物蛋白40%的专用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2%。30d~40d蝌蚪变态为幼蛙,投喂动物蛋白40%的小颗粒青蛙专用膨化料,每天投喂两次,按青蛙体重的2%~3%称取饲料,9:00投喂30%,17:00投喂70%。40d后进入成蛙期,投喂动物蛋白38%的大颗粒专用膨化料,每天投喂一次,按青蛙体重的2%~3%称取饲料。根据温度和青蛙摄食情况控制投食量,晴天正常投量,阴天适当减少投量,雨天停止投食。
(四)饲养管理
1.巡塘
坚持每天巡田,打扫投饲台和日常除草,做好沟内清理和消毒工作,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清除,发现围网破烂及时修补。检查青蛙活动、摄食情况及田埂情况,严防蛇、鼠等危害。暴雨季节做好防洪、防逃工作。夜晚增加巡池次数和观察力度,关注青蛙进食情况等。
2.水质控制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色变化,适时添加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尤其是高温季节需加强水质管理,因为粪便、残饵等易引起水质恶化,从而导致青蛙生病。
3.变态期的管理
蝌蚪在前肢长出尾部收缩时,呼吸作用也因为鳃的退化而靠肺来进行,不能长期潜入水中,因此,除了要保持安静的环境外,还要逐步降低水面,将池水降到食台区边缘,并投放水草,有利于正在转变的蝌蚪露出水面呼吸。
4.避免人为惊扰
尽量避免白天人为的惊扰,青蛙白天隐匿在水稻下,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垂钓等项目的基地,建议划出特定区域安排游客活动,如有游客捕捉青蛙的项目,可分期分批从其他区域转移青蛙至该区域。
5.防病
青蛙在强降雨天气以及水质较差时易得肠炎,在高温期间要注意及时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同时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歪头病以及红腿病等常见病害问题的发生。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高青蛙的免疫力,改善和优化其生长环境。对养殖期间所用到的生产工具使用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表1 巨型稻与普通稻经济效益对比
(五)捕捞与收获
8月~10月,开始青蛙的捕捞、销售。捕捉前停喂饲料一天,之后在食台上沿沟摆放地笼,地笼里适当撒一点饲料,地笼安放完毕后开始捕捉。可根据市场价格,调整青蛙捕捞时间。
四、经济效益
本模式青蛙亩产至少800kg,青蛙价格为30元/kg~40元/kg,产值2万/亩~3万元/亩。巨型稻新品种虽然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但还需通过进一步试验将其潜能激发出来,目前每亩稻谷产量在400kg~600kg,按照亩产400kg、出米率70%,巨型稻大米价格为20元/kg计算,巨型稻米每亩产值5600元,除去人工、苗种、饲料和租地等成本,通过三年实践统计,每亩可盈利10000元。巨型稻与普通稻经济效益对比见表1。目前巨型稻的稻米出售市场仍存在进步空间,接下来可加大宣传,增大群众接受度,并注重销售策略根据市场行情适时上市,或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开展经营,利润则可进一步上升,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五、结语
基于巨型稻下的稻蛙综合种养新技术核心在于巨型稻株形高大,适合稀植等优势。巨型稻突破了常规水稻田、水浅的限制,适宜稻田综合种养,使得同等面积下青蛙的养殖数量倍增,不仅提高了青蛙的产量,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推动了相关综合种养技术的研究。
从现有成果来看,基于巨型稻下稻蛙综合种养新技术有助于乡村振兴,对我国稻蛙综合种养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也对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值得具备条件的相关地区推广应用。
常规水稻收割可以采用机器收割,而巨型稻只能采用人工收割。此外,由于气候等原因的不同,在川渝地区的实践过程中,巨型稻的高产潜能并未充分发挥,这反映出目前人们对巨型稻的特性和养殖技术的认识不够。因此深入研究巨型稻的生长发育习性和完善适宜的种植养殖环境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