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党委原书记、局长王有德

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是宁夏唯一入选人

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大全_山鸡养殖技术视频02_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培训

作为银川市防沙治沙的先行者,40年来,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用脚步、双手、头脑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建起了一道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的遏制了沙漠南移西扩的步伐。

01

“是荣誉,更是一种动力”

“没想到我能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我和总书记的距离不到2米,总书记讲话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并牢记在心。”王有德告诉记者,北京之行给了他太多的感触,这次表彰是对宁夏治沙事业的肯定,是属于全区人民的荣誉。同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给了他莫大的动力,在治沙的道路上,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大全_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培训_山鸡养殖技术视频02

王有德告诉记者,在北京参会期间,他还参观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看到祖国的伟大变革,他更是兴奋地一夜未眠。

“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梦添砖加瓦。”王有德表示,虽然自己已经退休,但他从未离开治沙工作,回到银川后,他将继续发挥余热,为宁夏的治沙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02

治沙凭的就是“不服输”

在白芨滩,有两种颜色让人感动:一望无际的黄和相隔一线的绿。

黄色代表的是连片的沙漠,这是大自然真实的色彩;绿色代表的是郁郁葱葱的林带,这是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们与大自然抗争的磅礴奇迹。

从一片荒漠,到如今漫山的绿意,三代白芨滩人走过了65年辛苦的治沙之路。

山鸡养殖技术视频02_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培训_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大全

(资料图)

资料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乌素沙漠已侵蚀到距离宁夏境内黄河东部地区5公里处,受黄沙沉淀影响,黄河河床不断被抬高,对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很多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白芨滩防沙林场”)治沙职工的记忆中,每每遇到大风天气,黄沙就会漫天飞舞、遮天蔽日,有的甚至能将房屋掩盖。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1985年担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他用不服输的精神,带着林场职工与沙漠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斗。

围巾、帽子、雨披、胶鞋、铁锹,这些物品是白芨滩治沙工人们人人必备的物品。

每年种树时节,白天王有德和同事们顶着烈日和黄沙,翻越沙丘,在滚烫的黄沙地里挖坑种树。晚上,大家伙儿就披着雨衣、拿着铁锹,趁雨季再多种两棵树。如果赶上灌冬水的时候,就基本以水渠为家。包括王有德在内,很多治沙工人都有着黝黑的皮肤。治沙,成了林场职工们唯一的目标。“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王有德说。

03

治沙也得有“巧劲”

大泉流动沙区是白芨滩最早开始治沙的区域,因此治沙成效也最为明显。驱车行驶在大泉管理站片区,曾经的沙地上已长成成行的杨树林带、柳树林带,沙拐枣、柠条等灌木在树下密密的挤在一起,勾勒出一副沙漠绿洲图。而这满山的绿意离不开王有德和同事们摸索出的“1+4精准技术”。

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大全_山鸡养殖技术视频02_视频养殖山鸡技术培训

(资料图)

治沙工人们主抓雨季造林,运用草方格固定流沙、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等四项技术,将灌草和树种合理搭配,并在沙丘丘顶撒播草籽,在迎风坡、丘间低地种柠条、花棒、沙拐枣等耐旱灌木,既延长了造林时间,又提高了造林质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芨滩在年降水量不足200mm,蒸发量达到2000mm以上的情况下,造林平均成活率从过去的60%到70%,提升到现在的80%到90%。

为了巩固治沙成效,王有德还想出了“五位一体”的治沙模式,即在外围建灌木固沙林,周边建乔灌防护林,内部建经果林、搞养殖业、种牧草、做沙漠旅游业,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绿地结构。

目前,白芨滩治理沙漠总面积达63万亩,控制流沙100万余亩,不仅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庇护了引黄灌溉区的万顷良田,也逼退了沙漠20余公里。

昔日干沙滩,如今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之洲。统计显示,现在的白芨滩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达到40.6%以上,生活着野兔、狐狸、七彩山鸡等129种动物,以及芦苇、沙冬青、柠条等316种旱生沙生植物。

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因为对白芨滩治沙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王有德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治沙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记者 梁小雨 张碧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