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进入11月,随着气温逐渐走低,龟圈也逐渐安静。朋友圈里看各地龟友、龟协,聚小会,开大会,总结过去,展望将来。这意味着养龟佬们的2018,即将过去。
2018年的龟市,最显著的印象就是三个字,跌~跌~跌~!市场涨跌本是非常正常的经济现象,主流宠物圈,猫狗观赏鱼的玩家们,没有多少人会如此关注宠物主体的价格涨跌,尽管如今的各种宠物猫犬,价格也日渐亲民,但是少有宠物饲主会对宠物市场的变化有触动。原因很简单,因为猫狗宠物通常一个饲主只拥有少量的一只或几只,而且大部分不用来繁育,仅仅因为生活情趣,作为生活伴侣。然而在龟圈里,关注龟价涨跌的人更多,由此而来的唱衰声格外多。说明龟友圈远不如主流宠物圈纯粹,构成更加复杂,看重龟的价格,或者说依靠养龟这个兴趣爱好,希望能有利可图的人更多。我这样说并无贬低的意思,只因为养龟这个行业,首先就很跨界:以观赏陪伴为目的的爬宠圈,以食用、药用为目的水产养殖业,路子不同又互相联系,一个品种串联起多个领域,自然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更加多元。
人员结构多元,由此带来的对龟价下跌的反应也应该有很多不同吧。然而我却感觉到观赏龟圈和养殖行业圈的反应泾渭分明。
首先来说我们玩家更熟悉的观赏龟圈,这个圈子包含玩家、半玩半商,中间商家,繁殖户等多个组成部分。所能感觉到龟价的下跌,在这个圈子里普遍的反应就是唱衰。看到龟价下跌,一部分想法是持币待购,希望以后再跌一些,买进喜欢的品种;另一部分想法是跌了就觉得没有饲养价值了,转而寻求其他的品种。手头饲养或经营的品种跌了,结构调整,换涨价的品种。公众号也出来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揭秘龟价内幕,预测品种价格走向。似乎这个圈子所有人都非常自然的接受了跌价,顺从了跌价,适应了跌价,甚至有一种看到跌价,就莫名其妙的幸灾乐祸的感觉。
然而在养殖圈里,虽然以南石为代表品种的跌价更为显著,但是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养殖从业人员却并未怨天尤人。该养的还在继续养,甚至还在扩大规模养。走访过的养殖户,虽然满坑满谷的草龟、石龟、小鳄价格已经低到跳崖,但是人家依然挖池塘、扩温棚,继续投入。今年还有个现象,朋友圈里做龟苓膏、卖龟苓膏的多了起来,不遗余力宣传龟的食用、药用价值,甚至抗癌疗效的文章多了起来,甚至协会也会组织会议,讨论龟的深加工开发。虽然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所谓食补药补抗病一说,但是作为水产养殖业,走上这条深加工的路子也是必然的。
我们常说跌价的原因主要是品种产能过剩,龟太多了,需求太少了。以前更多的需求在养殖户市场,有养殖需求,就有卖苗种,养殖的再繁殖,再成为卖苗种的,这是一个像自行车飞轮加链条的结构,龟就是链条上的一环,养殖户就是大小齿轮。龟在大小养殖户中流转、繁衍、壮大,直到这个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重,必定会有蹬不动的时候。需要继续维持,一来需要更多的齿轮加入,二来就是跳出蹬车模式,寻找新的运转方式。无论是龟苓膏还是什么龟酒、制药,无非都是新的价值增长点。无论你们喜不喜欢,在中国这个传统食疗、传统医药观念非常普遍,而且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条件下,这总归是一门有钱途的生意。所以这部分人不但不唱衰市场,而是积极寻找新的门路,并且为新门道鼓与呼。
同样是龟圈的人,为何一边唱衰,一边喝彩? 说白了还是利益的关联和情感的牵绊。养殖户,尤其是一线养殖,从事多年的老龟友老繁殖户,无论是观赏渠道还是供应食用市场,对龟的感情是深重的,朝夕相处,繁殖、孵化、养苗、育种,即便龟没有狗那样的共情行为,对于主人来说也是具有特殊情感意义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是龟给了自己财富的积累,给了生活的希望,谁也不希望自己赖以生活的东西贬值。
玩家群体里,大部分人其实并不依赖养殖和繁殖龟来赚钱,或者说即便半玩半商也不过是用赚来的钱养活一个爱好而已。龟价大跌某种程度上是福利,可以更轻松的养上喜欢的龟,我也希望以前买不起的龟跌下来,这样就能买的起或者以更划算的价格买入啦。唱衰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因为跌价于我有好处,或者无关痛痒,那么就跌吧。如果自己的饲养或繁殖的品种跌价了,以中小玩家的体量和各自为阵,不足以对大趋势做出抵抗,倒不如顺应跌势,买入喜欢的,养好手头的。即便自己繁殖的苗价已经不复往日精彩,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不赚钱的时候也是筛选品质、更新种群的好时机,价低不愿意卖的,留种选育,价低可以买进新血统,改良种群提升品质。
我想真正爱龟的龟友,从不会因为价格的下跌而不养龟,也不会因为高价龟变成平价龟,就觉得饲养价值变低,更不会因为某些品种依旧高高在上还没跌到自己心里价位而耿耿于怀。
同样是唱衰的品种,我们来对比下曾经也非常红火的多肉植物。我作为一个龟友,阳台也种点多肉植物,我觉得诸如景天类多肉,掉下一个叶片都可以成长为新植株,如此简单的繁殖方法,如此短的生长周期,这个价格一定有大幅下降的空间。事实上多肉价格,尤其是景天类普货价格的大滑坡,比龟价下跌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多肉的发展和龟圈何其相似,都普遍是爱好者群体向产业化过渡,扩大规模,生产红利。市场容量、产品结构、销售渠道、终端营销等问题并没有多少人会考虑到,或者压根不想去考虑,抢占红利最重要。多肉植物虽然大跌,但是极其低廉的价格让它们从网销走到各级城市的花店甚至是地摊上,从爱好者的窗台上走到全国各地的普通家庭里,普及度非常之高,幼儿园让小孩带绿植,怕是有一半都是多肉类盆栽吧~
然而,跌价的龟,依然在小圈子里找寻价值。观赏龟的圈子远远小于主流宠物,更不用说花卉圈。在如此小的圈子里,受众有限,产品过剩,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降价。大部分人都想的到应该拓展这个圈子,有更多的龟友进来,才能支撑这个产业的运转。然而现实里拓展圈子往往变成了所谓的传销,成了养殖户的轮转。而本应当成为消费终端的玩家,却增长极为有限。
举个简单的例子,除了两广那些全民养龟的少部分地区以外,大多数省份的普通人,有多少认识1种以上的龟,甚至有多少分的清甲鱼和乌龟?有多少孩子知道乌龟是爬行动物?我们周围认识的所有人,有几个认识龟、了解龟?你所在地方的花鸟市场,有没有龟,除了巴西龟外,还有几个品种?显然大众对龟的认知远远低于我们龟友的想象,大多数地方除了偏方里吃龟治病的一点不置可否的认识,对龟的了解远低于我们想象的维度。尽管有CCTV的《致富经》、《每日农经》、《生财有道》等等节目宣传,但是这些节目依然都是从养殖户角度出发,宣扬的无非还是个赚钱门道,和普通人的距离依然遥远。
对于生物品种,尤其是较为冷门的品种,我想最基础的工作就是科普,然后才能谈到兴趣和爱好。当然这些基础的事情做起来非常繁琐,而且没有直接回报,即便是专业机构也未必能坚持做好。我记得当年参观过国内最早的专业龟鳖科普基地——南京龟鳖自然博物馆,这是周久发老师建立的全国第一个龟鳖博物馆,可惜现在早已因为各种原因关闭了。这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不能继续去做,每一个龟鳖爱好者,就是一个有能量的传播站点。
南京龟鳖自然博物馆 旧照
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去分享传播龟鳖知识,比如你向小朋友讲解乌龟名字的由来;比如劝说隔壁老太不要把水龟一直养在地板上。比如你在卖龟的同时,尽力去讲解这种龟的习性;比如你在推荐品种的时候,分享你的饲养经验。一点一滴,尽管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逐渐的影响到更多的人。功利角度来说,我们影响到的人群,就是潜在的龟圈后备军,就是新鲜血液。
金玄武龟盟组织的龟鳖科普活动
很多商家对新手玩家很不耐烦,问东问西,消费谨慎,事实上这些新手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服务好基础玩家,才拥有最大的客户群。打开淘宝看看,我们自诩为老玩家,完全看不上的那些造型奇葩,功能落后的养龟器材,销量评价都好的很;那些所谓低端品种,销量大的惊人,便宜的东西一样为广大爱好者带去了快乐和实惠。消费有层级,爱好无高下,销售过程中的科普知识,传播文化,同样也是扩大圈子的基础工作。
而且现在有诸多的养龟公众号,已经接替当年龟鳖论坛的科普和宣传功能,不论是什么样的层次水准,只要是为了物种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功于龟圈的。有些人抱怨现在谁都是大神,公众号满天飞,其实这恰恰因为这个行业里出来发声的人还是太少,基础薄弱,出来有价值的号就更少。所以现在的大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更多的人出来表达观念,分享技术,传播文化,这才是一个爱好者圈子健康的生态。
回溯主题,我分析了唱衰和喝彩,像乌鸦和喜鹊一样的对比。我承认衰的事实,却不会去像乌鸦一样唱衰;我愿意探索行业的出彩之处,希望像喜鹊一样为创新喝彩!
养龟和写文章,我都很有压力
但是,我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