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北京晨报》根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布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办法》提炼了一则报道,题目是“小学初中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光看题目就想骂人,为啥都争着当公务员不太争着当中小学教师呢?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喊了多少年,实现了吗?

来到教育部网站,点开5月23日的最新文件,就看到了这个“办法”。“办法”分五章,总则、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程序、评估结果和附则。媒体的归纳,基本上描述了前三章。大意是:

(1) 7项资源配置指标:《办法》针对校际资源配置的评估提出了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其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办法》要求,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

(2)15项政府保障程度指标:政府保障程度共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其中,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3)9项教育质量指标:在此次《办法》中,将“教育质量”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设计了9项指标,加重了对“质量”评估的权重。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其中包括无过重课业负担。

(4)社会认可度一票否决:《办法》更加注重社会认可。在此次《办法》中,特别增加社会认可度调查,并要求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否则可以对县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一票否决。《办法》还特别规定,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等行为的不予认定。

在笔者看来,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对中小学的规模做了限制,顶格算,小学不准超过24个班,每年级是4个班,每班不超45人;中学不准超过36个班,每年级是12个班,每班不超50人;二是对“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等”不予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请注意,这个“县”是指,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样的县,在全国应该大约2862个。黑压压一大片,从现在开始教育督导,看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这顶桂冠,谁先戴上?谁能戴上?

先说一下,戴上能怎么样呢?“办法”在“评估结果”里规定,“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结果,是上级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这里面的含金量如何,俺还不知道。不过,如果能够成为主要政绩,甚至有“一票否决”之效,那么,这个“评估办法”就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但很有可能这是一厢情愿,因为此“办法”的文号是“教督【2017】6号”,没有套上“国办”的文号,所以其效力真的就不敢叫人乐观了。

大家积极性不高,就有可能你督导你的,我不均衡我的,反正是天塌砸大家,到头来,教育部的“办法”就又成了“空头支票”,水上打一棍子,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你说是教育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人家也认了,好处是反正这活儿干了,年终总结有啥写了,总理说不定还表扬呢。

“办法”的“评估结果”还有两条,“第十六条”说“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县给予表彰,并对其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推广”;“第十七条”说“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复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县,由教育部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连续两年下滑的县,将撤消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其他内容没有了,这样的“评估结果”是很要命的,这会让“办法”成为一张废纸。

省里表彰推广,仅此而已。所谓问责,就是复查不达标。与其这样,县里的主政者大多会选择看热闹的态度,因为,好不容易弄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又不是主要政绩,但弄不好还要被追责,真正的得不偿失,傻瓜才愿意这样干呢!

所以,笔者浏览这“办法”那“规定”,总爱关注其有无追责内容,而且是否会产生有效的追责效果。一般来说,凡是追责不力的“办法”“规定”“制度”“方案”,统统近乎扯淡闲磨,完全可以定性为毛伟人所说的“形式主义”。

鉴于此,笔者不得不对教育部的这个《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产生疑问,面对当下义务教育极不均衡发展的突出矛盾,还这么“形式主义”地弄下去,最后演变为瞎折腾的闹剧,教育部长是不是要被追责呢?莫非他看透了,即便追责也是“罚酒三杯”?

一个常识是,走遍神州大地,且不说动辄八九十人的“大班额”,单看“违规择校”“重点学校、重点班”,哪里没有?哪里不严重?面对已经癌变的义务教育,你教育部弄出个这“办法”糊弄国务院,满满的套路,糟得很,实在太不像话了。

好啦,批到此处为止,好自为之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