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就是阜南县焦陂镇闫庙村党支部书记、安徽道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道远。
从起初养殖土鸡到现在养殖肉驴,创业的过程中,刘道远失败好几次,但他意志坚强,痛定思痛后,靠着较强的自我修复力重新起航出发。如今,他的肉驴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既实现了创业时的梦想,又带动了村民致富。
刘道远说,作为生逢其时的新时代返乡创业青年,在未知和困难面前一定要敢想敢干,唯有如此才能不负青春,行以致远,造福乡里。
蓝天白云之下,一匹洁白的骏马从一望无际的青青麦苗旁奔驰而过。麦苗一侧,数千头毛驴正在悠闲地踱着步,不时地发出“嗯啊嗯啊”的叫声。空中、地上,蓝、白、黑、青,四色彼此衬托呼应,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唯美的塞外草原图。
骏马非独奔,马背上端坐一人。此人体型健壮,灰衣黑裤,只见他策马扬鞭,中气十足地喊着“驾驾驾”,一副英姿飒爽的青春模样,他便是阜南县当地有名的“养驴大王”刘道远。
这是今春刘道远在公司视频号发布的一条短视频,上千头毛驴是他的,白马也是他的。“这匹白马是我专门养起来的,我骨子里还是具有浪漫情怀的。”刘道远指着站在驴棚旁的白马说,我喜欢马不停蹄的奔赴精神。
走进刘道远位于阜南县焦陂镇闫庙村的养驴基地,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条细长的沟渠,沟渠两旁的三角梅正在热烈地开放着,沟内水质清澈,鱼翔浅底清晰可见。“生态养殖,我非常注重养驴环境的优美。”
步入一间间蓝顶白杆的驴棚中,竟闻不到驴粪和驴身上发出的异味,只看见一头头驴在围栏里“呼呲呼呲”地吃着草料,并不时地发出“嗯啊嗯啊”的叫声。
“客户下的单子,我们根本接不过来,因为目前出栏量有限”。抚摸着身边的一头肉驴,刘道远为自己四年前的及时抽身转型感到骄傲,也为现在能在肉驴产业里大显身手而自豪。
向工人介绍饲养注意事项
退役返乡养鸡 遭遇“当头一棒”
2012年,刘道远从部队退役,然后在北京兴阳地产上了三年的班,“待遇在当时相当不错,每年薪资能有十多万元”。
“可我的乡土情结较重,在部队待了五年,在公司干了三年,八年未回家,我特别想家,更想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尽些孝道”。刘道远说,当时公司很器重他,都开始帮他张罗女朋友了,继续干下去,前途一片光明,但他还是决定顺心而为,辞了职。
2015年,刘道远回到阜南县,自主创业养殖土鸡。流转土地、建造鸡舍、购买鸡苗,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被啪啪打脸了”。由于养鸡技术掌握得不牢靠,启动过于仓促,养鸡场里的雏鸡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病死了近80%,损失惨重,“当五年兵攒的钱,还有三年上班的收入,总计50多万元,几乎全打了水漂”。
八年积蓄,在短短三个月里没了,当头一棒的打击可想而知,“我好几夜都睡不着觉,一周内瘦了十多斤,人也憔悴了很多”。
父母更是心疼不已,甚至责怪儿子不应该放弃之前那么好的工作,让他重新回到北京市上班。
急流勇退 辗转3万千米取“养驴经”
但当过兵的刘道远,终究还是条硬汉,虽然瘦了,失眠了,也憔悴了,但心依然是坚强的,他向银行贷款,向亲友借钱,决心把养鸡场再办起来。
吃一堑长一智,痛定思痛,重新出发的刘道远不再是想当然,想干就干了,而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先到专业的养殖场去学习,系统掌握到了养鸡技能,同时联系好销售渠道,再开始养。
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从不专业的陪亏小白,到专业的土鸡养殖大户,刘道远上道了,而且路越走越宽——他与阜阳市65%的三星级(含)以上的酒店建立了供货关系,他养的土鸡还销往江浙沪等地,每年纯利润在150万元左右。
但到了2019年,刘道远竟出人意料地决定转行,“养土鸡的门槛较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涌了进来,土鸡市场开始趋于饱和,我的生意已到了天花板,如果继续做下去,只会越来越不好,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更为关键是,养土鸡很难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单个的一家一户难以跟刘道远一起发展。
不养土鸡,那么养什么呢?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刘道远决定养肉驴,“当时,全国肉驴的存栏量不足300万头,缺口很大,严重不足的,则从阿富汗等周边国家进口”。
更重要的是,驴很好养,冬不怕冷,夏不怕热,抗寒抗热,且它们不会传播疾病,一头驴生病了,不会传染给其他驴。
此外,驴吃的饲料也很简单,玉米、麦麸、秸秆都可以,而在皖北秸秆多的是,后来证明,刘道远的养殖场就能解决闫庙村每年产生的一大半秸秆,且村民跟着他一起养起来也容易,易于实现共同富裕。
打定主意后,刘道远先是从山东省买回来了四十多头肉驴,但和刚开始养土鸡时一样,由于养殖经验不足,品种选得不对,销路也不畅,他又栽了一跤——四十多头肉驴养得血本无归,损失了20多万元。
不懂,不专业,就得学和问,和当年学养土鸡一样,刘道远开着车,走了3万千米,前往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南、山西等肉驴养殖核心区域,考察肉驴的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虚心向行家里手“取真经”。
真经本易得,只要肯下功夫。如今,刘道远的肉驴养殖基地年存栏量保持在1500多头,并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从繁衍到养殖,到深加工,并与多个销售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还是国内第一个给盒马生鲜供应驴肉的企业。“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公司熟食深加工厂运用传统工艺制作驴肉熟食,然后通过巴氏高温杀菌,真空包装,在常温下保质期可达一年,味道鲜美。
据介绍,道远牧业目前年出栏量在3500头左右,一年的产值能达到约5600万元。此外,驴全身都是宝,驴皮可以做阿胶,驴粪刺激味小,养分足,简单晾晒后就会被人买走,作为培育菌种的肥料,这些都是公司的额外收入。
独富不算真富 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作为 “90后”,27岁时,刘道远被选举为闫庙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当时全镇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员、退役军人、青年创业者,我想为生我养我的故乡作些贡献,担些重担!”
据介绍,闫庙村有8000多人,是阜南县焦陂镇人口第二多的大村,但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常住人口只有20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道远牧业公司包括养殖场、屠宰场、深加工车间等,平均每天用工可达50人,都是来自本村的,工人月平均工资可达4000多元,高的可达6000元。此外,村里还有一家家具厂,日用工量在三四十人,也能帮一部分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刘道远还通过让村民寄养和领养肉驴增加收入,“目前已有48户领养了肉驴,平均每户10头,每头可以获利3500元左右,饲养8个月便可以出栏”。此举既不耽误村民干农活,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公司加村民目前年存栏量可达3500多头,我们的订单很多,但不敢接,也接不了,如果都接,年存栏量要在9000头”。
刘道远打算把养驴发展成为皖北的特色养殖业,辐射周边,计划明年投资1900多万元,在村里建一个驴业产业园,将驴业做得更大更强,带动更多村民养驴致富。
驴的自我修复力特别强,刘道远说,他第一次从山东拉回来的40头驴中,有一头在途中被车刮伤了,腿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果放在人身上,得要缝上百针,但没想到第三天到达阜南县时,那伤口竟自动结痂愈合了,一周后老疤脱落,新疤长好,而且新疤上还长了驴毛。
从养土鸡到养肉驴,从失败到成功,刘道远说,事情不去做,永远都是个未知数,做了才会发现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作为生逢其时的新时代返乡创业青年,在乡村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在未知和困难面前一定要敢想敢干,唯有如此才能不负青春,行以致远,造福乡里”。
人不能过于脆弱,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尤其是在遭遇失败时,刘道远说,那头受伤后自愈的驴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和振奋,也帮他建立起较强的自我修复力,从而更有力量奔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人心里一旦有了力量,有了自我修复力,就定能无往而不胜!”
养驴场
人物点评
□团阜南县委书记 刘蒙
刘道远是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新时代阜南县青年的真实写照。2017年,阜南共青团在了解到刘道远返乡创业的情况时就结合当时的政策为他申请了皖北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在2021年,刘道远的牧业项目在县级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返乡创业、振兴乡村,青年人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阜南县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像刘道远一样的阜南青年愿意回到家乡创业就业,阜南共青团也着力用好上级政策,整合本地资源,持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打造了“团团商学院”项目,持续举办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同时,团阜南县委也联合阜南农商行,创新推出“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推荐”和“团聚?青创贷”“蓝天白云?青志贷”项目,每年为阜南县创业青年和青年志愿者专项授信1亿元,帮助更多创业青年解决资金困难。
接下来,团阜南县委将持续开展好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多平台和帮助,做青年创业者的知心人,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青年人返乡创业,促进青年发展融入阜南县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