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基于这一发展理念,几十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第一代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森林问题。1955年,全国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了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的提出,使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丰富理解。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速、效果喜人,就在于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千秋万代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到"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在实践过程中,二者是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稳步前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我国坚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和建设生态文明,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在追求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守经济规律,尊重自然法则,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完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在保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科学合理的宏观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制度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自2008年6月1日起,限塑令的执行使全国告别了免费使用塑料时代,这一举措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使很多人进超市购物自备塑斜袋,从而降低了白色垃圾的危害,提高了环保意识,使公民在消费时自觉为生态优化量力而行,成效显著。

2017年3月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发布,确保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随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深入,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使得我国生活垃圾中绝大多数具有回收价值的的废品得以回收再利用。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确立了环保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固化督察的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的出台,充分展现了中央推进环保督察的坚定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每个公民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受惠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践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只有将生态意识普及化,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身的宣传优势,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和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开办了中国生态文明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网、中国环境网等全国性网站,各省市地区也在此号召下创办生态文明网站,如福建生态文明网、陕西生态文明网、四川生态文明网等,对于提高生态文明的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