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持续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复旦研究生们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和智力优势,深入位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县、贫困村开展社会调研、政策宣讲、义务支教、医疗服务、实习锻炼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精准脱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专业思考。
从本期起,“复旦研究生”将就推出“践闻录”系列,让我们一起跟随复旦研究生们的脚步,走到祖国各地,看乡村如何实现脱贫攻坚。
作为一名从贫困农村地区走出来的大学生和一名党支部书记,杨鸿涛受到学校的鼓舞,在2020年的暑假组织了中文系专硕党支部助力友爱村脱贫攻坚,进行实地采访调研的志愿活动。
2020年8月25日,志愿者们走进家乡重庆市奉节县友爱村,进行了接近十天的采访调研,以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真实地记录下友爱村的“新面貌”。
志愿者与村民合影
▋新车新网新别墅:村里人的乐日子
友爱村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全村幅员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共11个组629户村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37亩,林地面积16482亩。五年前,友爱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终年吃土豆红苕,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狭窄的土路一遇下雨天全是泥泞。然而,当志愿者们走进村庄的时候,眼前的景色却是清一色蓝白小别墅,条条平坦的水泥公路直通每户村民的家门口,一眼望去,村里的环境宛如一幅画卷。
村民自建小别墅
直抵家门口的公路
村民杨成山热情地邀请志愿者们参观自己新建的小别墅。跟随杨成山的脚步,志愿者们首先参观了他家的客厅,单一个客厅就接近80平米,清一色的现代化装修,阳光正从5米宽的大落地窗透进来,客厅里宛如铺上了一层金粉。接着,他们参观了杨成山家的各个房间、洗手间,都装修得十分精致美观。他还带志愿者们看了家里的鱼池,以及自家种的农家小菜。
漂亮整洁的客厅
鱼塘
近几年,在新一届村委会彻底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与重建新房的引导下,友爱村95%以上的村民在2015年到2020年间都建起了小别墅,家家买了小汽车,并且,村里实现了100%无线网络全覆盖。村委会对村里的学校、水池等基础设施进行了修缮与重建,让友爱村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贯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的同时对村里的贫困户、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独居人群等)采取有针对性的资助措施,按时发放油粮、清洁用品,将每一分钱,每一份物品送到真正需要的村民手中。说起新上任的唐支书与唐主任,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杨成山向志愿者们打趣道:“你们看,新车新网新别墅,这是属于咱们山里人的乐日子。”
老屋与新屋
家家有小汽车
▋药材种植新模式:让农民重回土地
友爱村坐落在海拔超过500米的高山上,环境闭塞,气候终年温冷。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种植玉米、魔芋、烟草等作物。村民传统的农耕方式不仅艰苦劳累,而且基本只能实现生活上的自给自足。于是,前些年,村民们刮起了“外出务工”的大风。务工生活不仅劳累,更难以实现农民的人生价值。农民的根在农村,常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永远只能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异乡人”。
新一届村委会上任后,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试验,根据友爱村气候与地理特点,认为在友爱村种植天麻、贝母、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唐支书号召大家:“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回农村种地,只要种对了地,农民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唐主任的号召获得众多村民的支持,近几年来,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陆陆续续回到农村,在村委会的指导下规模化地种植中药材,卖到市场上去。村委会的杨柳同志带领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向志愿者介绍规模化种植的大黄、贝母、天麻等药材,她说:“这些药材都比较珍贵,无需复杂的精细化管理,按时施肥、采割,集中收购,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农民的万元创收。”到2020年,友爱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土地,依靠药材种植实现了年收入六位数的梦想。
规模化种植的大黄(中药材)
乡邻欢聚一堂
让农民回到土地种植中药材的方式以实际效益证明:农民种地,也能有出路。农民重回土地后,不仅改变了村里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的现状,还解决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无人照顾的问题。友爱村的村民又回来了,乡邻欢聚一堂,村里又热闹了起来。
▋红红火火农家乐:友爱人的致富经
在解决了 “脱贫”问题后,“致富”成为新一届村委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唐支书的带领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友爱村用五年的时间啃掉了这个“硬骨头”,开启了“农家乐”致富的新模式。
友爱村紧领旅游小镇三角坝(兴隆镇),近年来,三角坝的旅游资源迅速被开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气候,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兴隆山水,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鬼斧神工的旱夔门,雄奇险峻的迷宫河、桃源河、九盘河等景区,三角坝也因此被评为重庆市“避暑圣地”。
避暑胜地兴隆镇
来三角坝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镇子上的宾馆、酒店已呈现负荷状态。友爱村看准了这个市场,家家办起了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接待来镇上旅游的游客。村民冉玉环很有自己的想法,她说自家的小洋楼正处于一个岩洞处,有着“天然空调”的优势,她准备在小洋楼后面再建一排凉亭专门招待客人。志愿者走进冉玉环家的时候,门口一列列新做的小红木漆椅,一口口小红桌看起来素净整齐,仿佛在迎接志愿者们。
自制红木椅
农家人开“农家乐”是最本分的事儿。依着几里青山绿水,傍着几亩农家小地,在地里摘几个茄子豆角,切几片自家熏制的腊肉端上桌,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就是友爱人最地道的名片。
农家乐四菜一汤
家门口的绿色食品
随着三角坝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友爱村的“农家乐”也必将越来红火,友爱人正在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路上不断向前奔赴,“脱贫”已成为过去式,“致富”新曲正式敲响!
▋教育资助有针对:求学梦想不虚行
除了生活上的脱贫、致富,友爱村村委会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让村里的孩子上得起学!要培养大学生!要鼓励我们的孩子走出去接受新知识!
为保障村里的教育水平,村委会对在读学生实施了全面覆盖、重点奖励,多层次、有侧重的教育资助、奖励政策。首先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入学,不落一户,对于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全范围资助,同时对特殊困难儿童实行二度资助。另外,村委会积极鼓励村里的学生考大学,对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进行实质性奖励。这样既保证了村里的小孩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积极性,村支书、村主任为了培养人才,可谓用心良苦。
村里的骄傲(图中3名学生被一本及以上重点大学录取)
杨鸿涛同学作为土生土长的友爱村村民,正是在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一步一步成长,一点一点进步,如今成为一名光荣的复旦学子。未来,她也有志于回到家乡,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次回家发现村里增添了不少新面孔,他们是00后,是新一代的希望。村里的小孩都陆陆续续长大,考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杨鸿涛心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成长起来,友爱村有一天也终将会全面腾飞起来。
村里走出的大学生
转眼间,接近十天的志愿活动已接近尾声,中文系专硕党支部的志愿者们即将走出村庄。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志愿者们看到了友爱村的“巨变”,也愈加坚定了助力脱贫攻坚的信念。整个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一定会实现,全面小康的曙光就在前方!复旦青年们将不断奔赴、前行,不断开拓更广阔的风景,将“青春之歌”越唱越响!
· The End ·
撰稿❐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9级戏剧专业研究生 杨鸿涛
编辑❐ 李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