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农批市场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巨头”云集于此,市场竞争激烈。宣城芦笋种植大户王义顺经过多年艰苦生产和经营,成功将自己种植的芦笋推向上海市场,成为批发市场内家喻户晓的“蔬菜明星”,他被业内称为安徽“芦笋大王”。
南下创业 铩羽而归
1994年,王义顺从部队回到地方,进入了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工作。“工作几年之后,我辞职去了上海开饭店,朋友们都觉得我傻……”王义顺笑着说。
一次,王义顺和在超市工作的老乡聊到了热销蔬菜,老乡拿出芦笋告诉他,芦笋现在卖得特别好,上海需求很旺盛,采购旺季期间,芦笋价格从每斤10元能涨到50元。老乡的话提醒了王义顺,他回去后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反复仔细研究芦笋种类和种植方法后,心里萌发了种植芦笋的念头。
芦
笋
2009年,王义顺和朋友来到海南省,这片土地日照时间长,全年温度12度至30度的天数超过一半以上,十分利于芦笋的生长。王义顺第一次种植芦笋面积就达到了1000亩,当年在海南省当地堪称“芦笋王”。但是,王义顺却忽视了一个令他后悔莫极的问题,他认为芦笋生存性强而忽视了防虫防病的工序。忽视细节、靠天收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恶果”,第一年,1000亩的芦笋产量并不理想,亏本经营。第二年,王义顺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十分重视病虫害的防治,芦笋长势非常好,产量也达到了预期,但是却遇到了海南省连下三天三夜的暴雨,雨水淹没田地无情摧毁芦笋,这一年又再亏损。
面对两年的失败,王义顺并未放弃,他这一次连宣城的房产都变卖。王义顺继续投资芦笋种植,第三年却因土地肥料问题导致芦笋收成不佳,再加上每年上涨的工人工资,王义顺资金压力不堪重负,最终宣布破产而归……
起死回生 入沪雄起
2014年,王义顺回到宣城试种80亩芦笋,他吸取上次种植芦笋失败的经验,从种植产量、销售渠道、资金回收各环节入手,保障每个环节不出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义顺终于淘到了种植生活的“第一桶金”。2015年,王义顺加大种植面积,从80亩扩大至300亩。2016年,王义顺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500亩,直接成为宣城市最大芦笋种植户,有人劝他不要扩大,但王义顺却信心满满,却没想到一场洪水摧毁了他的信心和希望。
天无绝人之路,15天后,王义顺接到了工人电话,奇迹发生了,田地里的芦笋苗竟然又再次发芽了。王义顺立即赶赴现场,专家和农民工对芦笋立即进行了抢救性维护,对已枯死的芦笋进行补种,经过抢救性补种,王义顺顺利将500亩的芦笋救活。
这一年,因为洪水导致了芦笋供应数量减少,却让价格上扬,王义顺因祸得福,他的芦笋顺利打入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市场内芦笋销售“巨头”。
2017年,王义顺将500亩种植面积再一次扩充至800亩,一举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芦笋种植大户。
不忘乡亲 领头致富
从2016年以后,王义顺种植芦笋起死回生的事情在青草湖农场传开,农民们都佩服王义顺的胆量与勇气,一些农民们也想通过种植芦笋来提升家庭收入。
养贤乡农民倪敬祝家庭贫困,手上有20亩土地却因为劳动力缺少导致田荒。王义顺主动上门说服倪敬祝种植芦笋,并且向他提供了免费的种子,第一年种了8亩芦笋,倪敬祝种的芦笋全部被王义顺采购,他赚到了近8万元。第二年,倪敬祝将自己种植芦笋的事告诉乡邻,很多老乡们找到王义顺。面对老乡们的请求,面对200多亩的种植面积,王义顺一视同仁给了免费种子。2017年,倪敬祝收获了20万元的收益,其它种植芦笋的老乡同样丰收,他们在王义顺的帮助下共同走上一条种植芦笋的致富道路。
王义顺向农民保证,无论市场价格跌多少,他都用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芦笋,如果价格行情上扬,他还会增加收购价格,让农民赚到更多的钱。
如今,王义顺广泛与当地农民开展合作,将先进的芦笋种植技术带去那里,种植规模与面积与日俱增,他在泾县、旌德等地开辟新的种植基地,2018年种植面积达1600亩,合作种植面积约500亩,成为真真切切的安徽“芦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