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上,巍峨的乌蒙山脚下,云南省宣威市永安村集产业、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六大协同”的田园综合体蹄疾步稳,正在经历产业起步向产业成长、单一优势向多元优势转变的巨大变化,拉开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序幕。
从“山窝窝”到“香饽饽”
“抓乡村振兴,一定要抓产业、抓后劲、抓未来,改变村内沼泽地连片横生的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有产业了,咱这地方就在也不是山窝窝了。”永安村村委会书记周强说道。
“巴掌田”整体连片。2022年,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实现2万亩基础农田成方成网成片,打造成管理有效、灌排方便、机械化作业普及的高质量永安田园综合体。目前,园区培育玉米、马铃薯、玫瑰、草坪、艾叶、芍药、茭瓜等10余个品种,在打造产业基地化、技术绿色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现代化的多元经营新征程上顺利启程。
“聚宝盆”全链相扣。永安村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相结合,打破零零散散的格局,以“产业、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康养”六大模块共同起步,从“1”到“1+1”、“1+N”的裂变,“物理聚合”到“化学效应”,效应实现“1+1>2”的快速倍增,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企业、集体、农户三方互利共赢,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链条发展。目前,园区已经吸引多家企业到园区开展玫瑰、马铃薯、芍药、草坪等种植,“红土地”变成了“聚宝盆”。
“乡愁馆”旅游拓步。“身在良田,寄情山水,忘却烦恼,回归自然,这是我们园区秉承的旅游理念。”永安村按照打造“一日游”线路规划,致力于将基地打造将成为吃、住、行、游、娱为一体的农旅休闲园。园区内一步一景,田园小路变成彩绘故事路,特色民宿统筹推进,休憩泡茶的雅亭随处可见,仅今年的端午节就吸引了一千余名游客游览观光。
从“一业兴”到“遍地金”
“多业融合”是永安村坚持的重点,不断在多元产品上找点发力,坚持稳粮固基,选择与产业协调发展、有效组合的特色产业,吸引实体企业不断入驻,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形成了业业兴、遍地金的致富场景。
目前,园区实现连片种植玉米5000亩、玫瑰花3000亩、马铃薯400亩、草坪400亩、水产养殖300亩、苹果300亩、芍药260亩、艾叶100亩、葡萄200亩。同时,现已建成鲜花饼加工生产线一条,初步预估年产值将达到7000余万元,利润700余万元,将带动群众400余人就近务工,年实现地租和劳务收入9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
从“苦愁脸”到“笑欢颜”
“在这里就有活干,采花、除草、施肥每天都有100多块,在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了!”
“现在兜里有了票子,亲友面前有了面子,生活中也有了乐子。”
“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得牢牢抓紧,撸起袖子加油干。”
说起永安村里的蜕变,村民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田园综合体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吸引本村大学生回村创业就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活了农业发展潜能,真正实现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也将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看着园区里村民忙碌的身影,永安村委会副书记丁章佩不由地感慨:“现在的园区是越来越热闹了,来这里搞产业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些大学毕业生都来这里为乡村振兴助智助力,为村子带来好创意新想法,相信永安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从“汗滴土”到“不辛苦”
“了不得,了不得,以前犁完这大块地,一头牛要好几天,现在一台机器半天就干完了,真是没想到呀!”六十多岁的村民张万能感慨地说道。
劳作的巨大变化得益于2022年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推行的机械化生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助力村民驶入种植“快车道”。
从过去的人工种植,费时费力,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减工降本成效显著,实现播种、移栽、覆膜、中耕管理、采收等全过程机械化,为农田插上“智能化”翅膀。目前,基地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真正实现从“汗滴土”到“不辛苦”转变。
下一步,田园综合体还将持续探索良田、良种、良法配套,积极开展“玉米+绿肥+烤烟”的循环轮种,推广大豆和玉米套种技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土地利用率,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一张蓝图精绘到底,未来的永安村将乘着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快艇”前行,踏上致富新征程。
来源丨中国网
编辑丨今日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