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现任山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扶贫办主任陈波的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摘录着这句话,工整遒劲的笔端似乎凝练着他时刻不忘负重践行的初心。
一句14字的庄严承诺,字字重逾千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插花型贫困县的扶贫办主任,一个干旱缺水县的农业农村局局长,在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这句庄严承诺压在他肩上的担子份量可想而知。为了让这个承诺交上一份满意答卷,55岁的陈波以踏实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历程中,树立起了又一个共产党人的标杆。
“打铁还需自身硬”
曾经历任多个单位主要领导岗位的经历,让陈波明白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困难重重的脱贫攻坚道路上,党员干部是关键,而他自己更在关键之列,要想在全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这个关键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这个“领头雁”必须带好头,这样才能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陈波同志深知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是他这个第一责任人必备的基本功。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讲话及指示精神到省、市、县相关政策文件,再到脱贫攻坚方面的政策知识、基本常识,陈波坚持虚功实做,不仅在党组会议、学习理论中心组会议等大小会议上成了必列议程,更是在新的理论政策学习中坚持带头学、深度学,努力做到先学先悟,全面提升自己和全局上下的理论素养,用精准的政策解读和实施,最大限度实现了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叠加效应,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成为了排头兵和不忘初心服务“三农”的践行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理论的落脚。有着长期在乡镇任职履历的陈波深知,单凭熟悉掌握的政策内容,而不因人、因地施策,无疑是“照本宣科”“按图索骥”式的大水漫灌。“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战场始终在村上、在户里……要想不误人误策,就要做到因人因户精准施策。”陈波表示。
自接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两年多来,陈波把贫困户的事情放在心上,把脱贫的任务落实在了脚下,在田间地头、大棚坑头、羊舍牛圈、修房修路现场,忙碌的身影成了他扎根一线、来回奔波的真实写照,全县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3986户贫困户,入了多少户,走访了多数人,他早已记不清,但是提起一些重点贫困群众的名字,他却能对人家家里的情况如数家珍。长期扎根一线的辛劳换来的是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底子清、情况明,尤其是对每一项政策的实施和每一个项目的落实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了若指掌。
2018—2020年共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3338.49万元,其中:直接用于发展种养业资金207.45万元、入股配股资金3131.04万元,覆盖贫困户1794户5248人。2020年落实到户发展扶持资金241.5.万元,通过分红带动185户贫困户;安排到户补助资金243.52万元,扶持441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实现了2017年底未脱贫户和2018、2019年度新识别户达到了“人均0.5万元,户均不超过3万元”的扶持标准。
一心为民谋富路
在山丹县大多数村子,薄弱的产业基础和单一的产业结构是脱贫攻坚最大的制约瓶颈,陈波深知精准脱贫最终还是要依靠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贫困群众的“造血”问题。
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详实的走访摸盘数据让陈波对谋划产业发展有着格外清晰的思路,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提炼出了“村抓一项特色产业、户建一座种养棚圈,人学一门致富技能,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为全县扶贫产业发展探索出了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目前,该县围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巩固提升计划,以“草薯油药菌羊牛”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的产业扶贫政策措施早已遍地开花。同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龙头企业、新型合作组织和村集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形成了稳定产销关系,为全面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架通了条条致富大路。
截止2019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594.68元,全县4478户,13760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13个贫困村和全县整体实现了脱贫摘帽。
一路走来,在全县的脱贫攻坚大局中,陈波始终坚持事事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以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全力书写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使命,与千百名党员干部一道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依然勇挑重担、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