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鳝鱼养殖技术与利润,养殖一亩黄鳝多少利润?

一亩田能出多少斤黄鳝主要还是和你的养殖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亩地667平方,以下几种方式和产量供您参考!一:一亩田直接在四面围网养殖,可以模仿生态养殖,平均方苗1公斤每平方米,如果生长好的话,一亩田放苗667公斤,翻1-2倍的话就可以出1334公斤--2001公斤。二:如果网箱面积有一亩田的话,每平方米2公斤,可以投放苗种1334公斤三:如果改用水泥池无土养殖的话,可以按照每平方米2.5公斤来投放苗种,即可投放1667公斤。具体能出多少,还跟你喂得苗种以及生长情况,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

黄鳝对农田有什么危害?

作为一个北方人,直到前几年去安徽一个朋友那里才真正见过活的黄鳝,而且还在朋友的带领和指教下亲手钓了几条黄鳝,别说钓黄鳝可比小时候下河摸鱼要刺激的多了,中午,朋友把黄鳝带回家,头按到一个钉子上,刀从颈部划下,就取出了黄鳝的内脏,虽然宰杀的过程有些血腥,但不得不说红烧一下,味道确实不错。

鳝鱼养殖技术与利润(养殖一亩黄鳝多少利润)

朋友告诉猎奇君,如今长大了很少有时间去抓黄鳝了,小的时候,家里吃的主要的肉食来源就是黄鳝,那个时候他们几个小伙伴会带着自制的黄鳝笼,带着钓黄鳝的钩,一边守株待兔,一边主动出击,以至于后来都吃够了。

在羡慕之余,我们也在想一个问题:稻田里有如此多的黄鳝,这些黄鳝会不会对稻田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该小心地求证,从黄鳝的习性入手。

关于黄鳝

黄鳝是一种比较神奇的鱼,它的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作为一种硬骨鱼,它竟然长着跟蛇差不多的身体,其次,作为一种鱼,黄鳝离开水后依然能存活很长时间,尤其是在泥土中,它们甚至能活几个月的时间,这让大多数离水就死的鱼都望尘莫及。

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鱼都是靠鳃过滤水中的氧气生存的,而黄鳝不但可以用鳃呼吸,还可以直接用嘴巴呼吸,因为黄鳝口腔和喉腔内壁表皮是可以直接溶解空气中的氧气的,这也是黄鳝主要的呼吸系统,到了夏季,晚上我们有时候能够看到黄鳝频频的将头伸出水面,这个动作其实就是因为气温过高造成水溶氧降低,导致了黄鳝不得不用嘴巴呼吸,不过,在坊间,一些老人叫它们“望月鳝”,还说这些黄鳝有剧毒,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说法。

除此之外,黄鳝还有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变性”。黄鳝与大多数鱼类一样都是卵生动物,在产卵繁殖这件事上,黄鳝的习性与黑鱼有些相似,它们在产卵前都会用吐泡泡的方式在水面上筑一个巢,然后将卵产在其中,之后,由雌雄黄鳝共同的守护自己的卵。

不过与黑鱼不同的是,黄鳝能够变性。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的黄鳝解剖发现,体长低于35厘米的黄鳝基本上都是雌性,而体长大于40厘米的基本上都是雄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黄鳝从孵化出来开始全部都是雌性,当发育成熟后,就会进行性逆转,此时它们成熟的卵巢会发育成精巢,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女汉子”。

虽然黄鳝的适应能力很强,生命力也很强,但是它们是一种喜温的鱼类,正是因为这种习性,黄鳝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从栖息环境上看,它们喜欢栖息在溪流、池塘、沼泽以及农田中,尤其是农田也野塘中,黄鳝的数量最多。

黄鳝属于中型鱼类,它们的体长平均在40厘米左右,当然这并不是黄鳝的体型极限,从目前的记录来看,2004年云南昆明市官渡区阿拉乡普照小村的村民李某就抓到了一条体长0.9米,体重2.7斤的黄鳝,成为了当地发现的最大的黄鳝。

到了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裕祥村的一位村民罗某在帮邻居清理鱼塘时发现了一条体长1米,体重3.6斤的巨型黄鳝,打破了04年的记录。当然,最大的黄鳝远不止如此,2012年乐山一位村民在附近的水库中,钓到了一条体长1.3米,体重4斤的黄鳝,还有一个传言是在浙江湖州一位村民在湖州水库中捕捞到了一条体长1.5米,体重36斤的大黄鳝,对于这个消息个人表示怀疑,因为1.3米的黄鳝才只有4斤重,1.5米就到了36斤,这显然是杜撰的。

黄鳝对农田有危害吗?

一种鱼类对农田有没有危害,主要是看它的食性,因为有些杂食性的鱼类,它们是会啃食农作物的,所以这类鱼出现在稻田里就会造成危害。

但是黄鳝不同,它们属于肉食性的鱼类,在黄鳝的食谱中占比最大的甲壳类、鱼类以及蠕虫,其中农田中最常见的甲壳类就是螺了,而螺类多数是对农田有害的,比如福寿螺就会啃食水稻。

除了螺类,在稻田里蠕虫通常都是害虫的幼虫,比如稻苞虫,这些对水稻也是有严重危害的,至于其他的鱼类,它们基本上对农田的危害不大,而且除了稻田养鱼,稻田里自然的鱼也很少。最关键的是黄鳝是穴居动物,它们会在农田边缘和底部钻洞,这就像蚯蚓在土下钻洞一样,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所以,从食性和习性上看,黄鳝非但对农田没有危害,还有益处。

如果非要找黄鳝的缺点的话,那就是黄鳝会吃掉一部分两栖类的幼虫或者亚成年个体,比如青蛙和蟾蜍的蝌蚪以及刚刚退化掉尾巴长出四肢的亚成年个体,毕竟蛙类对于农田来说是守护者,所以黄鳝吃它们也算是一个对农田的不利之处吧。

但是,黄鳝对蛙类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它们的主食不是蛙类,而且蛙类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黄鳝的存在不会对蛙类的种群产生大的威胁。

再有就是黄鳝是穴居动物,它们会在农田的边缘挖洞(称为沿洞),而且一个黄鳝洞通常是黄鳝体长的2-3倍,所以如果农田里黄鳝比较多的话,会让稻田里的水流失,这也是黄鳝的危害之一。

写在最后

黄鳝曾经是许多小伙伴童年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之一,它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虽然它们样子有些恶心,而且还是一种凶猛的鱼类,但是它们在农田中,对农作物的利是比较多的,主要体现在松土和吃害虫上,当然黄鳝因为打洞的习性也会导致农田里的水流失。

稻田养殖除了小龙虾以外?

稻田里除了养殖小龙虾以外还有什么养殖利润会好点

以前农村里的稻田只会想着用来种田,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慢慢改变以及经济的好转,利用稻田养殖其他的水产或者经济产品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同一块土地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而这其中以目前最为火热的稻虾共作为代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200万亩,而稻虾养殖面积850万亩。 稻虾共作可以在同等的单位面积下产出更高的经济,现在有不少地方有了成功的案例,比如湖北的潜江。现在国家也出了政策,鼓励稻田共养,只要稻田开挖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10%即可。可以说,稻田共养其他物种成为了一个主流。

稻田共养既要考虑共养物种不会对水稻和稻田造成危害损失,又要考虑养殖的物种能够适应稻田环境,水稻与物种之间能够相互有促进作用为最好。所以,清水塘认为稻田还可以养殖如下物种会有比较好的效益。

一,鲫鱼。鲫鱼属于水底层生活的淡水鱼类,食性比较杂,以有机碎屑、浮游昆虫、水蜈蚣等为食,在稻田里养鲫鱼也是不少农民正在做的事情,水稻田里养出来的鲫鱼成本比较低,所用饵料比较少,而且它比池塘里养出来的鲫鱼味道更好,卖价更高。

二,青蛙。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做青蛙生意,青蛙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但是这些应该都是野生的被别人抓过来的青蛙。如果在稻田里用细目网把稻田围起来养殖青蛙,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青蛙可以大量的捕食掉稻田里的害虫,这样水稻可以避免虫害,可以做到不用打农药,这样种出来的粮食无农药残留,绝对的绿色安全。

三,螃蟹。据我了解现在有人就在用稻田养螃蟹。稻田养殖螃蟹同样的需要开挖环形沟之类的改造,稻田进行消毒等工作,螃蟹能够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杂草,粪便又能够给水稻做肥料,所以,螃蟹可以很好的跟水稻结合。

不管是稻田养殖什么,首先我们应该考虑技术风险问题,另外就是要做好防逃工作,防逃没做好,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没养殖过的,应当先小规模的一二亩开始上手学着搞,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

以上是清水塘的个人看法,大家觉得呢?

我来自于洞庭湖区,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交为朋友。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非常感谢你能够对我文章点赞、评论、转发。

黄鳝养殖成本多少?

这样的:建一个20平方米的养殖池,大约需要500元,购买200尾0.4斤黄鳝苗需要600元,然后是饲养期间的饲料费大约1000元,防疫费大约200元,这样生长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增加到四倍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养殖黄鳝含有相当高的利润。

下河抓回来的野生黄鳝可以在家养殖吗?

下河抓回来的野生黄鳝可以在家养殖吗?怎么养能够多繁殖几代?

野生的黄鳝用来养殖和繁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现在很多人工养殖的黄鳝的养殖户,他们的种苗也都是野生的。但是这种苗在家里养殖,并且还要繁殖出来,那得有一定的条件才行,否则很难做到,比如说下面这些是不可忽视的:

黄鳝的健康度:并是所有黄鳝抓回来之后就可以用来养殖并繁殖苗的,一般有伤或是电捕的黄鳝都不宜人工养殖,更不用说让其繁殖了。因此刚抓回来的黄鳝如果量多的话一定要做好鱼和水的消毒工作,以防出现疾病。场地:想有家里养殖黄鳝,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场地才行,如果只是用桶之类的来养的话则很难做到这些,一定得有池子才行,而且最好是面积大一些的土塘,这样多的话可采用网箱养殖。

做好公母配对:黄鳝为雌雄同体的鱼,正常情况下体长在长在53厘米以上者都为公的,体长在36~48厘米时其公母大约各占一半,因为这时期的黄鳝正处于性别转换时期,而体长小于36厘米的黄鳝则全部为母的。当然这只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在同一水体中如果体长全为53厘米以上时,在繁殖季节也会有一部分公的逆转为母的。因此如想繁殖的话最好选择体长在36-48厘米的来作种,这样更划算,而过大的让其安心生长就是。

及时分大小:黄鳝在食物不够或是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很易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因此最好将其按大小分开来养,特别是刚孵出来的苗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否则一切都是白做了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