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3月30日讯(记者陈倩 通讯员戢琨 刘媛 何祖英)在沙洋县纪山镇,有个种满葡萄的村子,名叫岳山村。每年7月,村里车流人流络绎不绝,有购买葡萄的客商,有观光旅游的游客,大家都是被葡萄吸引来的。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把岳山村打造成远近有名的“葡萄村”的湖北简洋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虎,是丹江口库区的一位老移民。如今在移民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周俊虎所在的岳山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再加上周边辐射带动的几个乡镇,总面积超过了1000亩。小小的葡萄,承载着他们脱贫致富的理想。今日,湖北省移民局联合楚天都市报推出的“美丽移民村、振兴带头人”专栏,带您走进岳山村。
放弃保险业务员的工作,他回村带领乡亲们种葡萄岳山村作为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定居村,有900多户移民,2001年被国家和当地政府确定为移民发展产业的试点村。这让在外务工的周俊虎看到了契机,他萌生了回村发展葡萄种植业的想法。他拿出打工十多年积攒的1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发展葡萄园基地建设上。他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村里动员了50户河南移民加入进来,很快将葡萄园基地发展到200亩。
从头摸索种植技术,搞葡萄酒加工延伸产业链种葡萄毕竟和卖保险不一样。周俊虎说,最开始时,自以为种葡萄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他还特意看了很多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真正把葡萄树种下去,才发现难题来了。葡萄树长得倒不错,就是不挂果。眼看着上一年的投资收不回来,很多跟着种葡萄的村民开始怨声载道,甚至有人直接退出了。为了种好葡萄,他不仅找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教,还找“土专家”学艺,并把专家请到村里来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就这样,直到创业的第五年,葡萄园基地才真正看到效益。刚刚松了一口气,2007年7月,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连下20多天雨,眼看着几十万斤葡萄烂掉,周俊虎意识到不能“靠天吃饭”。他到上海向专家请教,专家建议他把卖不完的葡萄加工成葡萄酒,不仅更容易保存,还能增加附加值。从2009年起,周俊虎开始申请注册葡萄酒商标,到2011年商标得到批复,简洋葡萄酒得以上市销售。现在葡萄酒年销售额稳定在100多万元。
带动新移民一起种葡萄,他还要带动更多人致富从2009年至今,周俊虎组织对葡萄园区道路硬化近5公里,修建水泥排灌渠3公里,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周俊虎带动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把村民集中起来,由他统一提供技术,村民只负责田间管理,这样改变了单个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一下子让合作社社员们户均年增收万元。周俊虎的葡萄种植技术还辐射到了周边的曾集、五里、十里、后港、官垱等几个乡镇,总面积已超过了1000亩。陈池村的移民,是从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搬过来的,周俊虎跟他们说,提供技术管理,按标准化操作,第一年种植,第二年就能挂果,当时这些新移民还不大相信,没想到第二年真的赚了钱,他们种葡萄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现在,“葡萄村”的发展越来越红火。据纪山镇政府介绍,他们还将在岳山村打造葡萄走廊,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有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葡萄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