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种植致富典型_种植紫苏的经济效益_紫苏种植赚钱吗

山村位于织金县化起镇东北部,全村面积7.6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组,共有耕地面积1711亩,林地面积2025亩。全村户籍人口550户2142人,目前,全村所有贫困户已达到脱贫标准,以“零问题”圆满完成了贫困户普查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省统计局驻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队自加压力,主动担当,将化起镇大山村纳入了重点帮扶村,省统计局党组书记王文忠多次率队到该村调研督战,有力促进该村脱贫攻坚进程。在省统计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为昔日以农业为主的大山村引进了贵州省苏柏药业有限公司,盘活了建成空置的扶贫车间,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年初以来,大山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减低效农作物种植上,一面坚决落实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一面坚定自选动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好企业资源,将中药材紫苏种植作为全村重要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该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紫苏产业发展,省统计局驻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队会同大山村两委多次开会研究及实地调研,在省统计局今年帮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雪中送碳及时帮助大山村争取到5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完善紫苏产业货车出入道路和步梯,配套建设了管道安装、蓄水池和排水沟,完成了紫苏种植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为全村紫苏种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村支“两委”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大山村紫苏种植按照“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紫苏种子(种子费用收购时扣除),进行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村党支部及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栽种和采收,合作社提取收购经额的2%实现收入,或者也可以由合作社自己组织栽种,按协议价格出售产品的同时,同样享受2%的提成;农户负责在村党支部及合作社的组织下、在公司的技术指导下进行栽种和采收,实现增收。企业的入驻和扶贫车间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的空壳和产业发展问题,最大程度降低了合作社的发展风险,对今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道路,有效提高了发展成效。

“种紫苏就是比种包谷(玉米)强多了,今年我胆子小,只敢种一亩,为了划算划算,我专门把卖紫苏的钱放在一边,买种子和肥料才花了120多元,现在仅割了二次就卖了1000多元,今年还可割两次,四次卖下来,一亩至少稳起2000元的收入。家门口有企业太好了,明年我要把土地都种上紫苏。”大山村大塘边组已脱贫的邱俊芬老人乐呵呵的说道。

“目前,根据大山村的土地规模及群众的种植习惯,今后大山村至少可以种植紫苏1000亩以上,那意味着,村合作社每年可以有4万以上的收入,这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却为村合作社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路子。而且,在紫苏向其他村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按此模式,真正为村合作社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下一步,我们将在扩大种植规模上狠下功夫。我们通过公司流转土地的示范种植基地测算,每亩地的流转费400元,翻犁土地100元,种子投入80元,肥料投入50元,因种植和采收非常简单,人工投入大概400元,每亩地的投入成本约1030元,而每亩地的产出可以到2000元左右,扣除成本,每亩地的收入差不多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村支书张龙清在一旁补充道:“除了自然因素外,紫苏种植最大的风险就是叶子的烘干,而这又是由公司来做。所以,从今年种植的情况来看,紫苏种植相对投入小、风险也小,又是当年见效,吹糠见米,狠受群众欢迎。”

大山村第一书记,县医保局副局长杨诚高兴的说:“感谢省统计局领导把‘市场’送到了村里,一个企业带活了一个产业一个村。今年全村实验种植紫苏300亩,可以至少为群众带来收入30万元,明年计划全村全面覆盖种植紫苏1000亩以上,并积极向周边的村辐射,仅大山村预计可增加群众收入100万元以上。有了省统计局的倾情帮助,对大山今后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据悉,苏柏药业有限公司不仅种植收购紫苏,9月将启动千亩红花的种植、收购和粗加工,除此之外还收购黄柏粗加工,仅上半年就收购了黄柏200吨,解决当地农户就业28人,累计发放工资总额达24.8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