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农法”就是在稻田里养鸭,最早的稻鸭共生要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渭崖文集》里记载了广东地区稻田里蟛蜞(淡水产的小型螃蟹)泛滥毁坏庄稼,人们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活动,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按摩、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近百年的“稻鸭农法”被近代冷落,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到自身的健康,21世纪开始,“鸭稻农法”在我国掀起了一个创新发展高潮。
“稻鸭农法”起源于中国,完善在日本,发展在亚洲,2003年此技术由黑龙江洪南水稻开发所从韩国引进,在此基础上实践摸索出一套实用技术,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一亩地稻田放20只鸭子,在稻田里让鸭子发挥“解毒禽”,“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这种模式是根据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原理,以水稻田为鸭子的栖息地,以水稻生长为中心的生态农业系统。
这套生态系统鸭子的粪便为肥料,鸭子会踩踏和觅食去除杂草,捕食降低虫害,鸭子拨动的流水刺激水稻生长,无需施用除草剂,可大幅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有利于改善水体环境和土壤质量,这一套生态系统,带来收入也是相当的可观,以水稻500亩面积来计算,一亩水稻放养20只鸭,一亩水稻产粳米300斤,收入大概2万元,一亩地投入成本为5000元,刚放入的鸭苗当年无法下蛋,到了秋天可卖鸭子,一只售价60元,20只鸭子收益1200元,一亩有机稻顶上10亩田的效益。
“稻鸭农法”听起来是好处多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这种生态有机种植模式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原因在于一亩稻田放鸭子的数量,选用什么品种的鸭子,鸭稻共生的时长和水稻栽培等关键环节均无统一标准,从各地报道的新闻来看,广东省每亩水稻田放养的鸭子为25-35只,河南信阳市为18-20只,江苏省响水县每亩15-20只,建湖县放养12-15只鸭子,就连鸭子品种各地也不统一,有“鸳鸯鸭”、“金定鸭”和“本地鸭”,考虑到成本还是以“本地鸭”居多。
稻鸭共生到底多长时间也是众多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插秧期和放入鸭子的时期,农业专家们认为稻田放鸭子的时期是插秧10天后比较适宜,5月20号结束插秧,6月中旬缓苗后放鸭入田,稻苗返青后生长旺盛,田地水深保持在10厘米以上,稻苗不会受到鸭子侵害,水稻出穗后,要把鸭子归舍饲养,鸭子虽吃杂草,但不吃稻叶,这也是“稻鸭农法”的神奇之处。
“稻鸭农法”我们了解了投放鸭苗的时间,在日常管理上掌握几点往往会事半功倍,你能猜到鸭子的除草能力有多强,所过之处杂草瞬间消失,其实杂草并没有消失,而是被鸭子踩到了稻田的泥中,稻田鸭采用昼夜放养,应每天早上8时以前把鸭放下大田,晚上5时30分左右赶鸭回栏内活动,并及时让其进舍休息,稻田里鸭子共生还有很多细节事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