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牧户的主人叫达木丁,今年61岁,居住在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一处草场上。这样基础设施完备、牛群健壮的景象是达木丁坚持十几年饲养改良牛,崇尚科学、精打细算的成果。达木丁曾经是饲养900多头只牛羊的牧业大户,但是,羊养得多了却算不过经济账和生态账来。2004年开始发展养牛,目前,他家的养牛规模达到了200头左右,年出栏120头,可获得纯利润40多万元。

在美丽的阿巴嘎草原,那仁宝拉格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牧民达木丁是远近闻名能算账、会理财的养牛能手,在他家的草场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群膘肥体壮的“黄白花”格外耀眼,粗略估算一下足有100多头。

前年达木丁和往年一样早早地完成了牲畜出栏,共出栏了90多头牛,平均每头8000元。由于早出栏,对草场保护、母牛膘情都非常有利,达木丁一直坚持这个惯例,所以去年低迷的市场行情没有给他家的畜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他早已经储备好了130吨的过冬草,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完善,顺利过冬有了保障。

达木丁今年61岁,是阿巴嘎旗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牧业大户,在他的牧场上一排整齐的标准化棚圈,包含6间暖棚,13间敞棚,贮草棚内储存着充足的捆草,棚圈外机井、水槽等设施一应俱全。达木丁家现有改良的西门塔尔牛200头,每年除去基础设施、饲草料投入,纯收入都在几十万元。通过几年的养植,他意识到要发展畜牧业,没有一个好品种,畜牧业的效益就不能提高。为此,从1999年开始调整畜群结构,引进改良牛品种至今,达木丁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彻底改变了靠天养畜的传统放牧方式,如今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说起这些年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经历,担任过20多年嘎查书记的达木丁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家1983年分到48头小畜,13头大畜,到1999年牲畜发展到900多头只,严重的超载放牧使草场日益恶化。一家三口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基础设施薄弱,每年过冬都有大量的损失,那时担任嘎查干部的达木丁就产生了调整畜群结构,以养牛为主的想法。2004年,他卖掉了大部分小畜,开始从通辽引进西门塔尔牛,并购买优良种公牛进行品种改良,同时进行划区轮牧。2007年,养牛的效益开始显现,有着长远眼光的达木丁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更大胆地投入资金,一次性购进50头西门塔尔牛壮大规模,到去年,他的牛群发展到200头,对养牛的数量,达木丁早有规划,按照100亩草场养一头牛,19000多亩的草场上,牛的数量控制在200头以内。

“数量不扩大了,但经济效益还要增长”,达木丁信心满满地说,今后要按照旗里提出的“放养+舍饲和质量+规模”的现代效益型方向,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如今的达木丁是阿巴嘎旗典型的牧业大户,有着成规模的牛群、完善的基础设施,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达木丁自己坦言,有了今天的成果,除了在转变观念上的坚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算账”算出来的。达木丁拿出了几十年来记的帐,有的记在笔记本上,有的记在烟盒纸上,厚厚的一叠,每一笔生活支出和牧业投入都记得清清楚楚。从账目上看得出,生活支出上,没有一点浪费,甚至有些“抠门”。但在牧业投入上全是大手笔,为了提升抗灾能力,这些年,他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每年挤出钱来建设一点,直到2010年基础设施才全部完善。为了保证牛群的质量,达木丁更是舍得投入,每年春季,为了保障基础畜的膘情,都会集中舍饲3—4个月。账目上显示,去年购买饲草料就投入40多万元,由于养牛方法科学得当,达木丁的牛在近几年旗里举办的赛蓄会上,连续几届都获得了奖项。

在牧业上从十几年前每年投入几千元,到现在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达木丁说,这些钱就是“算账理财”算出来的。在生活开支上,从来不浪费,他本人不喝酒,抽烟一直都是两块五一包的,而且从来不组织参与铺张浪费的活动,平时仔细记账,注意节俭,这样就把钱省下来了。

达木丁的养牛效益日渐提高,靠算账理财在养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此时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嘎查的牧民兄弟们共同富裕起来。更好的服务牧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富裕之路。虽然富裕了,但牧民兄弟们渴望致富的心情使他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我有责任带领他们共同富裕,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