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养殖家禽技术有哪些_外国家禽养殖技术_外国养鸡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类烈性传染病,感染禽死亡率高达100%,其暴发不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多个国家广泛存在,常与其他细菌或病毒病等混合感染而使鸡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推广“家禽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解决家禽禽流感有效防控的问题,不仅可以避免因家禽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能阻断禽流感病毒由禽向人的传播,对于保障养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增进人类健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技术包含多项专利,获得新兽药证书21项,其中国际首创的一类新兽药产品4项。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在实践中使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禽流感防控技术于2004年开始在我国应用以来,各项技术逐步完善,疫苗种毒不断更新。当前,家禽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家禽中应用,但还存在免疫空白和薄弱环节,仍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我国水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覆盖率和抗体合格率偏低,存在暴发疫情的风险,同时也容易感染和传播野鸟携带的流感病毒,给鸡等家禽带来疫情风险。继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将减少或避免由暴发禽流感引起的经济损失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意义重大。

(三)提质增效情况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鸡死亡率可达100%,鸭、鹅等水禽死亡率0~100%不等。多年来,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显著,仅偶有疫情发生;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数据显示,仅2020年以来,欧美等多个国家就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集中暴发累计导致2.16亿只家禽死亡或被扑杀,造成了的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国内外疫情对比,我国采取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有效防控禽流感给我国养禽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极其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中国禽流感防控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成效举世瞩目。以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重要科技奖励,其中“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灭活疫苗的创制及应用”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技术要点

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同主体重点实施的内容不同。本技术以疫苗免疫为核心,辅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病原及彻底处理疫情和防止病原传入及消灭病原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指导养殖过程中有效防控禽流感,保障养禽业健康发展,增进人类健康。

(一)诊断和检测技术

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

H5及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疫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典型临床症状是鸡冠和肉髯淤血、发绀,有的呈紫黑色,有时有坏死;病鸡腿上无毛处及脚鳞片间出现红色或紫黑色出血斑。病禽头部和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头部和面部水肿;呼吸困难,叫声沙哑,排黄绿或黄白色稀粪;个别鸡出现神经紊乱,鸭、鹅等水禽一般神经症状更明显;产蛋禽产蛋量突然下降,甚至停产。免疫禽或致病性低的H5或H7病毒感染后有时会出现非典型症状。

低致病性禽流感(目前主要是H9)常表现为呼吸、消化、泌尿和繁殖器官的异常。以轻度乃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最为常见,如咳嗽、打喷嚏、啰音、喘鸣和流泪等。产蛋量下降,蛋壳褪色,沙皮蛋、软壳蛋、畸形蛋增多。精神沉郁,间或下痢。有并发或继发感染时临床症状加重,有时死亡率可高达20%~30%。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道(产蛋禽主要在生殖道),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并偶有出血;气管渗出从浆液性到干酪样不等,有时可造成阻塞,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在气囊和体腔(“胸腹腔”)可发现卡他性到纤维素性炎症,常可看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充血、出血或萎缩,有时输卵管内有乳白色分泌物及凝块;卵巢发生退化,卵泡出血、液化。有的禽肾脏肿胀,伴有尿酸盐沉积。

通过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并结合流行病学分析,可以初步怀疑是禽流感,确切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2.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技术

(1)血清学检测技术

(2)病原学检测技术

病毒分离和鉴定是最准确的禽流感诊断方法,但该方法不能在养殖企业使用,一是国家对于H5和H7禽流感病毒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操作有明确的规定,有关实验室活动必须经过审批,且必须在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二是在养殖企业或养殖场的实验室操作病毒有巨大的散毒风险,甚至可能直接造成疫情暴发。

我国已经研制出一系列禽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其中,商品化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已经在有条件的实验室用于H7和/或H5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检测阳性者可以判定为禽群有相应的病毒感染,进而判定为疑似禽流感。疑似禽流感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最终确诊。

(二)及时发现病原及彻底处理疫情技术

及时发现病原,彻底处理疫情,防止病毒扩散和蔓延,减少养殖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是禽流感综合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避免整个养禽业陷入禽流感病毒威胁之中的重要举措。

对禽群进行定期监测,是及时发现病原的主动措施。临床上,养禽业者应密切观察禽群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怀疑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者H5或/和H7病原检测阳性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将按规定程序进行禽流感疫情确认。

确认H5或H7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有关部门将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以及一系列的禽流感防控技术规范等进行处置,在此过程中养殖业者应用密切配合。按规定,有关部门宣布本次疫情扑灭后,才可恢复养禽生产。

(三)防止病原传入禽场及消灭病原的技术和措施

1.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设施,提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良好的生物安全设施和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避免病原传入、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保障。各养殖场应加强对生物安全设施的检查,重点检查各项设施是否运转良好,必要时增设新的生物安全设施。

提倡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广全进全出、封闭管理的养殖模式,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设施等都可大大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2.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是防止病原传入的关键。

做好车辆的管理。应禁止一切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运输禽雏、禽粪以及商品肉禽或淘汰禽的车辆是病原传入的重要风险因素,建议实行二次转运;没有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场,发生疾病的风险更大。确需进入生产区的一切车辆,均需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

人员活动是传播疾病的又一重要因素。建议饲养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并禁止在不同栋舍之间随意走动。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若根据需要必须进入时,要换消毒的工作服、鞋、帽甚至需要沐浴等方可进入。

避免将活禽交易市场等地的病毒带回养殖场。研究表明,活禽交易市场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疫源地,当前分离的多数禽流感病毒均来自于市场的禽群或环境中。车辆和人员来往于市场和养殖场是极其危险的,更不要将未售出的活禽带回养殖场。当前,部分活禽交易市场实行的“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零存档(简称”1110“)制度,对于减少禽流感病毒数量,降低禽流感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防鸟、灭鼠、灭蝇及灭蚊工作,尤其是防止鸟类进入禽舍以及防止鸟类污染饲料、饮水等对于预防野鸟传播禽流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切实做消毒工作

消毒是防止禽流感病毒传入的重要措施,也是将进入禽场的禽流感病毒杀灭、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举措。禽流感病毒对各种自然条件及消毒剂抵抗力弱,对日光中的紫外线敏感。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按规定剂量使用均能迅速杀灭病毒。

禽流感病毒受粪便等有机物保护会阻碍消毒药对其杀灭作用,因此,消毒前进行彻底清洗有利于保障消毒效果。

若家禽需要进行活疫苗免疫,在免疫前2天和免疫后3天内,不要对禽群进行消毒;若用灭活苗不用考虑此问题。

不宜对禽群频繁消毒,预防性消毒隔至少间隔1周,紧急消毒对家禽连续消毒不应超过7天。带禽消毒时需考虑温度、湿度、雾滴大小和消毒剂均适宜,否则效果不好;消毒不当可能或多或少地引起增重和产蛋等性能下降。

(四)免疫技术

疫苗免疫是预防禽流感的主动措施、关键环节和最后防线。使用农业农村部批准使用的疫苗,按程序进行免疫,可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1.预防H5和H7亚型禽流感

我国采取了强制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预防高致病性H5和H7亚型禽流感,取得了良好效果。

禽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根据禽流感病毒流行情况及时更新疫苗种毒、合理选用疫苗是有效预防的关键。免疫时必须选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疫苗品种一般会在每年的“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中推荐,在进行种毒更新之前均是有效的。2023年我国推荐使用的是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对鸡、鸭和鹅等家禽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也获得了生产文号,可酌情选用。‍

外国养殖家禽技术有哪些_外国家禽养殖技术_外国养鸡技术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

(H5N6 H5-Re13株+H5N8 H5-Re14株+H7N9 H7-Re4株)

在免疫程序方面,很难推荐一个通用的免疫程序,抗体产生的高低以及抗体消亡的快慢与疫苗、禽的品种以及禽群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此处给出免疫程序仅供参考。推荐免疫程序:对蛋鸡、种鸡、蛋鸭、种鸭、蛋鹅、种鹅,可于14~21日龄首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开产前进行第三次免疫,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决定免疫时间或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肉鸡、肉鸭和肉鹅于7~10日龄时,生长期超过70天的肉禽建议首次免疫2~4周加强免疫一次;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在免疫灭活疫苗同时或者与灭活疫苗免疫间隔2~3周时,可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免疫,以使免疫禽同时获得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起到更好的临床保护作用。

2.预防H9亚型禽流感

针对H9禽流感,我国采取自主免疫的政策,养禽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家禽进行免疫。

当前,H9禽流感疫苗的种毒至少20多种,形成的系列产品至少有50种,同时存在同一种疫苗多家企业生产和同一企业生产多种疫苗的现象。毒株之间、不同厂家之间的疫苗存在免疫保护率的差异,养禽者制定免疫程序时应注意疫苗的选择,可使用不同来源毒株的疫苗,提升疫苗免疫交叉保护作用。最终的免疫效果可通过免疫禽是否发病来评判。

免疫时可结合考虑其他病的预防,选择H9禽流感单苗或联苗进行免疫。

目前情况来看,鸡感染H9病毒后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多与混合感染有关。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需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可有效降低H9禽流感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适宜区域

家禽禽流感综合防控技术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家禽养殖过程中禽流感的防控。‍

四、注意事项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包括禽流感在内的各种家禽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养殖场一旦发现怀疑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或检测到病原阳性,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使用合法疫苗进行免疫。更新后的H5/H7疫苗批准使用后,养殖业者应尽快使用新毒株疫苗免疫,以便有效应对变异毒株。‍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678号

联 系 人:田国彬,曾显营

电子信箱:tianguobin@caas.cn,zengxianying@caas.cn‍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