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锋 谢莉莉
人勤春来早。广东农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及早部署、及早行动,全力支持春耕备耕,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截至2024年1月末,全省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6519.12亿元,同比增长7.82%;其中支持春耕备耕领域贷款807.32亿元,同比增长4.24%;累计发放贷款327亿元支持“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等重要农产品,覆盖了7.48万户农户,为今年春耕备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早字当头、不误农时,金融输送“及时雨”
新春伊始,广东农信就把支持春耕备耕作为服务“三农”的重中之重,针对春耕农时短、资金需求急的特点,尽早谋划、迅速行动,为春耕备耕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及时雨”。
一是计划早部署。提前对接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村委会等,构建“政府+金融”“村委+金融”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积极了解当地春耕工作布局信息,安排专项资金,倾斜配置春耕备耕信贷资源,保障春耕资金充裕。如在德庆,安排1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为春耕备耕备足“金融底肥”。
二是需求早对接。组建“金融特派员+基层信贷员”队伍开展春耕需求走访活动,通过电话、微信及入户调查等方式,加大对农户、种养大户、合作社、农资类小微企业的调查摸排,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存在问题和资金需求状况,实现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如在开平,进户入企第一时间掌握农户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确保春耕贷款精准投放。
三是资金早投放。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符合要求且急需资金的农户,迅速落实办贷要求,对春耕备耕相关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确保不误农时。如,在惠东,划分1000多个网格“责任田”,并开通春耕备耕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的办贷机制,优先发放7.97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春耕备耕。
惠字为要、应种尽种,金融念好“致富经”
广东农信坚持为农惠农,从产品创新、业务合作、政策优惠多头发力,为农户农民带来看得见、用得上的实惠。
一是聚焦产品赋能。不断优化“农耕宝”“商粮贷”“种植贷”“农机贷”等专项产品,并推出“三农易”线上贷款产品,为农户提供线上申请、线上审批、无纸化办理、快速放款服务,全力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如,在台山,运用“商粮贷”向某粮食加工厂授信1000万元,帮助其落实4200吨稻谷收购计划,拓展销售市场,目前该客户已用信400万元,预计经营利润将进一步提高;又如,为河源市区、东源县“绿色种养”客群提供80个基点利率优惠,助力支农及春耕备耕工作。
二是聚焦多方合作。针对农业产业链薄弱等特点,加强与粤财担保公司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战略合作,以信贷风险共担方式为涉农企业增加授信额度,帮助农民增收拓路。
三是聚焦政策红利。优化内部政策,对存量到期的涉农贷款,严格实施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通过重新约期、贷款展期、设定还款宽限期、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方式等手段,全力支持其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并充分运用外部政策工具,释放货币政策红利,降低涉农主体融资成本,缓解农户资金之“渴”。如,在江门,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投向农林牧渔业主体发放贷款43笔,贷款金额1349万元。
新字下功、藏粮于技,金融筑牢“增产基”
广东农信瞄准各类涉农主体创新需求,持续以金融力量助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发挥集群效应,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一是支持农业种植主体创新种植模式。针对种粮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同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升级种植模式等需求,以“悦农e贷”“种植贷”“整村授信贷”等系列产品精准匹配需求。如,在雷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某农村合作社因散户农田整合为大块农田,急需资金建设田间排水渠道设施和配备农机、种子、化肥,迅速以连带保证担保方式向其授信贷款800万元,助力该公司进一步扩大“红薯-水稻”轮耕种植模式,带动麻薯全产业链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支持农业企业创新抵质押贷款模式。通过“专利贷”等产品加大信贷投放,让“知本”变资本,满足农资企业经营发展和农业生产主体农资采购周转资金需求。如,在清远市,通过“专利贷”产品为有机肥料生产企业提供1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确保农资供应不掉链。
三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科技赋能管理模式。优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粮食种植、收购等相关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粮食种植产业集群效应。如,为清远市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授信1000万元,助力打造智能化育秧中心、干燥中心、仓储中心等生产线,满足1.2万亩农田的用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