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远县三百山镇“众诚瓜果栽培基地”,有 6名“80后”的大学生,他们齐心协力、吃苦耐劳、经得起失败、敢于挑战现实的创业故事和精神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创业初始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父母不太支持,李华和杜宗涛父母也很反对,然而这些年轻人没有动摇,坚定守护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他们先后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等十几个瓜果品种,一年种3茬至4茬,错开上市高峰,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
为了节省资金,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什么事大家都亲力亲为。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大家信心十足。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录、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每天来回十几遍地跑,守护着这些娇贵的嫩苗。
然而,种植业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春天他们试种的2个大棚“早春红玉”西瓜无缘无故地死了十几株。郭帅立即把解剖图片等相关资料发给一位蔬菜教授。经过诊断,原来西瓜得了炭疽病,他们及时按照教授的要求,用炭清和叶面肥做激素调整,增强了作物的抗疫抗病性,挽回4万多元经济损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年多来的努力,曾经的荒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五彩斑斓的果实。而且他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固定的销售市场,这些“绿色食品”以高出当地市场3倍至6倍的价格销往各地,收入近80万元。目前,产品在广东、上海市场供不应求。
他们用实际行动说话,通过基地示范让农民了解到,大棚蔬菜能打破季节和市场的限制;新品种可以拓宽市场需求;“订单农业”能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保护。
下一步,6人打算再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把种植面积扩大2倍,并增加5个至15个新品种。他们准备带领当地百姓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进行推广种植,据预算,每亩比过去至少可以增加两三千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