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呈长椭圆形,外观一般为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肉质洁白,类似鸡肉,有“海鸡肉”之称……这就是石斑鱼。近十年来,我国石斑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2022年养殖产量达到205816吨,相对于2013年的82434吨,增加了123382吨,涨幅达149.67%,稳居海水鱼类第一方队。
不过,石斑鱼养殖业同样面临提质升级的问题。10月24日,第12届全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在青岛举行,围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思路”,院士专家们分享石斑鱼最新前沿技术成果、共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而青岛的院所、企业,在石斑鱼养殖产业“从南到北”的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石斑鱼新品种3个,应加快突破性新品种研发进程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增加,石斑鱼价格降至每斤几十元,逐渐走上大众餐桌。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石斑鱼还属于高端鱼类,每斤售价高达一二百元。石斑鱼“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得益于育种技术的突破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中国的石斑鱼养殖大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2000年之前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当时石斑鱼种苗主要靠天然捕捞和国外进口,养殖产量不到2万吨。21世纪初,我国石斑鱼类的生殖生长调控和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石斑鱼的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研究员关长涛说。
在石斑鱼苗种繁育及新品种培育上,广东省起步较早,率先取得突破。2017年,由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中山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虎龙杂交斑”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虎龙杂交斑”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石斑鱼新品种,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也让我国石斑鱼养殖产量迅速上升。
“虎龙杂交斑”之后,2019年,由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黄海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小嶝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联合培育的“云龙石斑鱼”获水产新品种证书;2023年,由黄海所、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的“金虎杂交斑”获水产新品种证书。截至目前,我国共有石斑鱼新品种3个。随着这些新品种的不断推广,石斑鱼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2021年养殖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占我国海水鱼养殖总产量的11%,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排名第4位。
“2017年以前,我国石斑鱼的捕捞量大于养殖产量。2017年,石斑鱼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量,随后养殖产量持续升高,2022年,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66%。”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在肯定石斑鱼养殖产业成绩的同时提醒道,当前我国石斑鱼新品种数量仍然不足,3个石斑鱼新品种均为传统杂交育种,存在种质退化、病害多发等问题;未来,应采用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加快突破性新品种研发进程,创制抗病高产优质石斑鱼新品种。针对此项工作,陈松林所在的团队已经开始布局。
池塘养殖占主导,深远海、工厂化养殖是未来发展方向
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目前,我国石斑鱼养殖具有很强的地区集聚性,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其中广东省养殖规模最大,产量占全国的48%;第二为海南省,产量占全国的32%;第三为福建省,产量占全国的18%。在养殖模式上,传统池塘养殖占主导地位。
“从2023年第二季度石斑鱼养殖面积来看,池塘养殖占石斑鱼养殖规模的94%以上,海上网箱养殖占比不到3%,工厂化养殖约占2%。”关长涛认为,传统池塘养殖受环保压力和发展空间的双重限制,未来难以再有较大发展。今后,应重点发展适于石斑鱼养殖的网箱、深远海养殖工船和工厂化养殖,以此扩大石斑鱼产业规模。
近年来,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等院所、企业的推动下,石斑鱼“南鱼北养”“北苗南养”,创新发展了种苗工厂化繁育、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使得兴起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石斑鱼养殖,逐步拓展至北方地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石斑鱼养殖规模较小,但相关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我们研发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重复使用海水,海水利用率超95%,每天增加的新鲜海水量非常少。这意味着在不靠海的新疆等地区也可以养殖石斑鱼。”当被问及能否在内陆养殖海水鱼时,黄海所研究员曲克明表示,这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但需要关注投入产出比。
陆基循环水养殖之外,深远海养殖是海洋渔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针对推动石斑鱼深远海养殖,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石斑鱼繁育和良种选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培育的“金虎杂交斑”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优点,这将为我国现代工厂化、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的适养品种,有力推动产业发展。
“水产养殖离不开水产饲料。鱼粉和鱼油是水产饲料的重要原料,这两种原料供应量在2010年已经达到顶峰。随着饲料产量的增加,鱼粉和鱼油供应量越来越短缺,鱼粉势必被其他原料替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认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开发非传统蛋白源是鱼粉替代的两个方向,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缓解近年来石斑鱼价格降低给养殖企业带来的饲料成本压力。
当前,我国石斑鱼养殖已经形成了“从南到北”的一个大产业,增加了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丰富着市民的“菜篮子”。与会专家表示,石斑鱼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涉及石斑鱼种业、饲料营养、病害控制、养殖技术、食品安全、冷冻保鲜和加工等环节,需要产学研持续协同创新,围绕制约石斑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攻关,共同推动产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