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郯城县高质量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以农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优化为出发点,坚持推广新技术、经营新模式、发展新业态,用“菜篮子”鼓起“钱袋子”,“蔬”写郯城乡村振兴新篇章。2023年,全县蔬菜年播种面积(含复种)达16.33万亩,年产量56.68万吨,总产值11.5亿元。
推广新技术,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引进先进技术,积极组织种植大户外出学习,因地制宜优化种植技术,百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学习潍坊等地生产经营,改进有机肥施用技术,一年收获丝瓜7-8茬。红花镇袁堂村大力发展西红柿温棚种植,推广立体种植,实现产量翻番。加大培训力度,分批次、分主题开展绿色防控及健身栽培技术培训,结合“鸿雁”人才培育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设置蔬菜种植技术课程,2023年举办专题培训4次,培训600余人,下乡指导100余次,全面提升蔬菜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水平。创新生产模式,探索蔬菜循环种养模式,泉源镇裂庄村以木材加工废料为原料,发展黑木耳种植,并在黑木耳采摘生产结束后,以菌袋还田作肥接续种植大豆,将菌渣作生物燃料出售,一季木耳产量为2.5-3万斤,大豆亩产为300—400斤,亩均纯收入超1万元,实现经济作物与粮食双丰收。
经营新模式,联农带农激发“新活力”。激活“雁阵”效应。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生产、服务等要素向“雁阵”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红花镇宋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32座、蔬菜深加工车间800平方米,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强化基地带动。采用“带头人+公司+农户”模式,即带头人主导销售,公司下订单,农户就地务工进行蔬菜种植,有效解决“销路难”问题。佳禾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进行西兰花种植,每斤保护价为1.5元,农户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加强品牌助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增强种植户品牌意识,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提升蔬菜“含金量”。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认证1.41万亩,认证蔬菜产品5个,建成长三角供应基地22个,全面提升市场认可度,打开产品销路。
发展新业态,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推动精深加工。抢抓食品产业发展机遇,扶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益匹马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蔬菜超10000吨,年产值4437万元,出口创汇262万元。加强优势资源结合,立足生猪、肉鸡产业优势,促成蔬菜、畜禽跨界合作,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加快三产融合。依托“四化融合”发展契机,持续推进白马河城乡融合示范园建设,创新三产融合新模式,在城郊建设兼具蔬菜种植、旅游观光等功能的城市农场,划定小块土地交由市民“承包”种植,配专人进行技术指导,满足蔬菜自给自足情趣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育强电商经济。抓准直播流量档口,拓展销售市场。整合资源,积极搭建互联网促销平台,成立红马甲直播助农互助小组,对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进行直播培训,杨集镇积极探索鲜蒜线上销售,每亩增收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