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 张文莉)“卖山卖水卖生态,卖茶卖牛卖健康”。
凤冈,不仅有茶,还有肉。
9月8日,记者从2020年全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凤冈县肉牛存栏数量突破14.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2万头,规模养殖场20个,家庭牧场156个,养殖户8970 户,标准化牛舍超过 10万平方米,综合产值达15 亿元。
凤冈县委书记王继松
凤冈县有何秘诀将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县委书记王继松在大会上“解密”。
秘诀一:因地制宜用好地、种好草,探索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好山好水出好茶,好草好料养好牛。凤冈县按照“以畜养地、以地定畜”发展思路,大力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改良荒山草坡种植牧草,全县种植牧草8万亩,年生产收储青贮饲料10万吨、氨化饲料10万吨。在凤冈养牛,春季牧草有青贮,秋季牧草有鲜饲,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青贮饲料+青饲料+精饲料”的肉牛饲养模式。
凤冈县坚持以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为引领,将肉牛产业和茶产业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广实施“种养结合、茶牛一体、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进饲草基地有机认证,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年生产有机肥达 5 万吨,全县畜禽粪污利用率达95%,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一亩地养一头牛,一头牛肥一亩地”在凤冈成为现实,该模式还被央视新闻栏目《行进中国》专题点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秘诀二:用心用情育好牛、出好肉,走出一条贵州黄牛长出优质雪花牛肉的创新发展之路。
通过大力实施贵州黄牛“品种繁育”工程,加大科技投入,采取科学化饲养、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贵州黄牛良种繁育体系,贵州黄牛品种得到不断巩固和提纯,大幅提高了养殖贵州黄牛的经济价值。目前,凤冈县建有贵州黄牛保种场 1 个、扩繁场 2 个、繁育基地4个,发展3头以上能繁母牛养殖户 1348 户,贵州黄牛能繁母牛达 16278 头,每年出栏贵州黄牛 12000 头以上。
一般养殖户肉牛出栏时间从30月龄降到22月龄,值得一提的是,和记公司通过标准化育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将贵州黄牛平均体重从350公斤提升到 600公斤,成功实现贵州黄牛长出高品质雪花牛肉,生产的A5级雪花牛肉销售价格达到每公斤1960元,牛肉品质可媲美日本和牛,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秘诀三:攻坚克难补牛链、闯牛市,全力推动凤冈肉牛产销两旺。
围绕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等重点环节开展集中攻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得肉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地方专项债券 2.08亿元,着力补齐链条短板,丰富肉牛业态、做强肉牛品牌,推动形成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了黔东北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聚集周边 20 余个县市区肉牛资源。今年上半年,3.6 万头肉牛在凤冈县集中交易,交易额达 7.6 亿元,仅用时9个月就建成了黔牛出山肉牛屠宰加工厂,预计今年屠宰 1.5 万头,正常生产后年屠宰量可达 5 万头。
“牛大冈”“牛小凤”“龙滩口野肆”“牛大吉”等凤冈牛肉品牌在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地开设体验店和鲜肉销售店 61 家,贵州黄牛的品牌价值、市场影响力正在不断显现。
秘诀四:龙头企业带动百姓发牛财、得牛利,贫困群众牵着牛儿脱贫致富奔小康。
凤冈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借助合作社人熟、地熟的组织管理优势,调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肉牛养殖,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发展模式。制定出台了“牛五条”,在修圈、养牛、种草、保险、防疫等方面给予补助和支持。通过“政策扶持+独立饲养”,让没钱养牛的农户养上了牛;通过“土地入股+基地务工”,让有地无牛的农户赚得了牛钱;通过“信贷扶持+代养分红”,让无力养牛的贫困户分到了牛利。
在凤冈,只要群众想养牛,贷款就有门路、养牛就有补助、防疫就有保障、意外就有保险,风险不用怕、销路不用愁。据测算,群众每养一头商品牛可增收 3000元,每养一头能繁母牛可增收6000元,每种一亩草可增收4000元,全县共22300人靠牛产业获得了就业机会。781户贫困户2835 人靠牛产业脱贫致富,过上了“牛”日子。
编审:董瑶
签审:袁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