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小农户连接大市场 致富路越走越宽敞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李树荣
“上山采野菌、挖野菜能卖钱,坐在火炉旁编竹器也能赚钱。咱山里人如今挣钱的门道多着呢。”彭寿安说。60多岁的彭寿安是汉中市南郑区红庙镇西沟村村民,2月1日,他在镇扶贫移民产业园卖掉了自己编的竹器后,一边数着手里的钞票,一边笑着对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汉中市在探索小农户连接大市场,促进群众产业增收、产业脱贫过程中,依靠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对接等方式,使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更为紧密,路子越走越宽。
电商平台畅销路
“唉,网上这么多订单,把我愁得睡不着觉……”
“咋回事?过去一直愁销路,你还曾让市妇联帮忙给产品找‘婆家’呢……”
这是汉中市南郑区锦绣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静与汉中市妇联城乡部部长蔡红梅的对话。
南郑区锦绣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位于黄官镇水井村。1993年,嫁到这里的李静看到村里藤条资源丰富,村里的老人又大多有藤编手艺,就决定通过发展藤编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并成立了锦绣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
“过去愁的是产品卖不出去,现在愁的是产品无法及时供应。自从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网店,买家就多起来了。2017年,我们生产了20多万件藤编、棕编、草编工艺品,实现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带动17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李静说。
为助推更多农产品走上电商平台,汉中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方案。各县区有针对性地扶持培育本区域电子商务企业,奥翔科技、百味园、百事通等一批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发展势头强劲,有效地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土特产走进大都市
“在相关企业的帮扶下,我们村成立了土蜂蜜养殖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了440箱。起初,我们还担心生产多了销售不出去,但北京熊猫山水蜂蜜集团来这里实地考察后,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认可,一次就订购了4吨蜂蜜。现在,北京很多土特产店里都有我们的产品。”洋县茅坪镇朝阳村九池人家土蜂蜜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世清说。目前,汉中土特产店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有上百家。
汉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富集。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倍增工程”,汉中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为抓手,推动特色农业优质化、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先后打造了汉中大米、汉中仙毫等一批知名品牌。
为了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市场,汉中市借助丝博会、农高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广茶叶、木耳、香菇、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使本地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多渠道对接大市场
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17年,汉中市出台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意见》,针对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出了11条工作措施。
2017年11月中旬,汉中市以“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为主题,在深圳举办了“牵手粤港澳,对接大市场”汉中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会,邀请38家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参展,现场实现农产品销售25.6万元,达成销售协议1.4亿元,成功签约项目54个。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汉中市已拥有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1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2家,年营业额过亿元的农产品龙头企业24家。
“今年,我们还将走进更多的大城市,推进市场对接,拓宽汉中名优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贫困群众产业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汉中市市长方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