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当漫山遍野的树草由鹅黄转为深绿,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柞水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走进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一时间,“柞水木耳”的名字传遍了全国,甚至一货难求。仅4月21日,约2000万网友冲进电商平台的直播间,24吨木耳瞬间售罄!
柞水在哪里?
柞水县因柞树而得名,位于陕西南部、商洛西部,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辖9个镇办81个村(社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这里地处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核心区,属暖温带间北亚热带气候,山青水秀、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植被覆盖率高达88%,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以上。
为啥这里的木耳好?
因为柞树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菌材。自古以来,柞水木耳就以其质地脆嫩、肉厚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
村民正在采摘木耳。资料图片
木耳产业是怎么发展的?
虽说“秦岭无闲草,到处都是宝”,但“小木耳”长成“大产业”并且成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支柱,却是中央发出脱贫攻坚号令之后的事情。
从野生到家庭作坊种植再到大规模产业化引领带动,2019年柞水木耳入选全国十大产业扶贫案例。柞水木耳的产业化过程离不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集约化投入。如今已成“网红”的金米村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便是由陕西省国资委第九合力团副团长单位——中铁一局投资建设的。
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的山窝里,曾经是当地最有名的贫困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却只有948亩。村民为了过上好生活,将村名改为“金米”,村子的路叫“米汤街”,就是想填饱肚子,不再挨饿。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553人。中铁一局帮扶建设的柞水县金米园区智能大棚项目是设施木耳种植的升级版。2019年项目建成后,带动130户贫困户深度参与木耳产业发展,户均增收4600元。被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上的贫困户见证了小木耳“幻化”为脱贫致富“金耳朵”。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是柞水木耳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三大主体平台。 近年来,围绕三产融合,柞水县先后成立了旅投、扶投、科投、林投4家国有企业,每家企业分别负责建设1条年生产能力2000万袋的木耳菌包生产线,以成本价格向全县各大木耳生产基地供应原材料,保证木耳原材料供应充足、成本低廉。每家企业建设1个加工车间、1个仓储物流库房、1个废料回收工厂、1个木耳大卖场,提供加工、仓储、销售、废料回收等服务,形成从生产端到回收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当地从事木耳产业的民营企业达230多家,与全县820多家商户、餐饮企业签订供销协议。
近几年,柞水县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和整合产业扶持资金等办法,积极鼓励有技术、有场地、有设备的能人大户,发展木耳大棚、收购加工、物流运输等合作组织,目前配置于木耳产业链条上的专业合作社300多家、家庭农场50余家,“木耳小镇”、木耳大数据中心、木耳博物馆以及智能数字木耳农业观光等三产融合项目让“小木耳”的产业形态愈加生动而饱满。
电商平台的助力
“我们通过网络渠道,将柞水木耳推销全国。巨大的网络销售市场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秦岭天下”是一家致力于柞水木耳网络销售的电商企业,见证了一夜之间销售24吨木耳奇迹的90后“村播”李旭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9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旭瑛参加了淘宝直播在陕西当地组织的村播培训,她发现这是帮助当地乡亲增收脱贫的好办法。不到一年,李旭瑛的淘宝直播间越做越红火,单单是最近的3月份,她淘宝店的销量就比2月份飙升30倍,85%的销售额都来自淘宝直播。
90后“村播”李旭瑛在网上直播卖木耳。新华社发
近年来,围绕“抓营销,带增收”产业战略,柞水县借助“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推介平台,主动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等大型线上营销企业的合作联营,鼓励支持柞水木耳生产企业广泛采取专场推销、网红推销、活动推销等多种方式,日益健全的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体系,让柞水木耳名声鹊起。
经过多年的发展,曾经不起眼的山野木耳已成为当地实施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载体。“柞水木耳”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和口碑效应,“吃柞水木耳,赏秦岭风光”成为柞水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数据显示,柞水全县农民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木耳产业。今年2月,柞水县已经正式脱贫摘帽。
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