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有高温型、广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出菇温度)等品种,一年四季可栽培。平菇栽培,可利用生料、发酵料、熟料方式进行,但广西气温偏高,一般选用熟料栽培。稻草、杂木糠、棉籽壳等各种农业废弃料都是主要栽培材料,可在一般的大棚、闲置的房屋栽培。一般接种后25~45天出菇,每种一次可收4~5潮菇,甚至7潮菇,转化率为100%~300%。平菇是当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也是广西主推的四大品种之一(其他三种木耳、香菇、双孢蘑菇)。

一、平菇栽培前期准备。

1.平菇品种选择。

平菇周年栽培,首先要考虑品种的搭配。在广西,即使在冬季,平均气温也较高,因此在冬季栽培一般选用中温品种(生长温度8~28℃,适宜14~20℃)或广温型品种(生长温度5~35℃,适宜10~26℃)的平菇,可在每年的2月和8~9月份作为更换品种的时间。在2月份后,要选择高温平菇品种(生长温度15~35℃,适宜20~28℃),高温品种在35℃下也能正常出菇。到了8~9月份后,就要换成中温或广温型的品种,最好选用广温型品种,该类品种适应性很强,在5~30℃的范围内都能出菇,转化率和产量都比较高。

2.栽培季节安排。

按照平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市场消费习惯及栽培场地、栽培方式的不同,恰当地选择栽培时期,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可在每年的2~3月和8~9月份作为更换品种的时间。在2~3月份,种植高温平菇品种;8~9月份,种植中温或广温型的品种。

3.栽培场地的选择。

平菇适应性强,栽培粗放,因而适宜栽培的场地很多,可利用闲置的房屋、简易房、塑料大棚、林木行间等场地进行栽培,但要求通风好、干净、阴凉、进出料方便、周围环境清洁。

4.栽培设施的准备。

①配料器具。包括切片机、粉碎机、搅拌机等,经济实力不具备的小规模生产者可使用人工简易操作。

②装料机具。包括装袋机、周转筐等,小规模生产也可人工操作。

灭菌设备。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

④接种设备。接种室、接种工具等。

⑤栽培容器。一般使用食用菌栽培专用塑料袋,俗称筒料袋,有聚乙烯塑料袋和聚丙烯塑料袋两种(高压蒸汽灭菌应选用聚丙烯袋,常压蒸汽灭菌可用聚乙烯袋),使用时裁成长45厘米左右、两头开口的袋子。

⑥管理用具。喷壶、喷雾器等。

5.菌种准备。

要在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较为完善、有品种选育及试验栽培基地的正规科研单位、菌种厂引进菌种。

预订菌种:一般种植规模不大,栽培种提前20天左右、原种提前25天左右预订。

6.常用栽培原料。

①农作物秸秆。稻草、桑枝、甘蔗渣、玉米副产品(玉米秆、玉米芯、玉米苞衣)、木薯秆、棉籽壳。

②林业副产品。杂木糠(指除松、杉、柏、樟等之外的绝大多数阔叶树的木屑,有异味的,如苦楝、槐树、黄连木的木屑不宜直接使用)、木屑(间伐的树木、树梢,切片粉碎而成)。

③辅料。麦麸或米糠、玉米粉、豆饼等含氮丰富的物质。

④其他物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食盐等,提供钙、硫、磷、钾等元素,调节酸碱度、促进菌丝生长。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药品。

二、周年生产熟料栽培技术。

平菇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装在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袋(筒料)里,再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且灭菌后培养料

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和发菌的栽培方式。

1.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准备栽培原料→培养料配制→ 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

2.培养料配方。平菇的配方,要根据不同季节,有所区别。在夏季高温时,各配方的辅料麸皮、米糠、花生

麸等用量要适当减少,石灰的用量适当增加。培养料的含水量,在冬季时,可调到60%~65%,在夏季时要调

到55%~60%。

①杂木屑、稻草(切碎)合计85%、麸皮(或米糠)7%、花生麸3%、磷肥或复合肥1%、石膏或碳酸钙1%、白糖1%、石灰2%。

②甘蔗渣40%、杂木屑36%、米糠20%、过磷酸钙1%、石灰2%、石膏1%。

③桑枝屑(干)83%,麸皮(米糠)15%、石膏1%、过磷酸钙1%。

④玉米芯65%、棉子壳20%、米糠8%、花生麸3%、磷肥1%、石膏1%、石灰2%。

⑤桉树皮40%、甘蔗渣40%、棉籽7%、麦麸10%、石灰2%、石膏1%。

⑥棉籽壳90%、米糠6%、磷肥1%、石膏1%、石灰2%。

以上配好的原料要求pH值7.0~8.0,含水量60~65%。

3.培养料配制。

按照所选配方要求及每次规模,准确称取配方中的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培养料。要求配好的培养料pH值为7.0~8.0,含水量为60%~65%,手紧握培养料成团,指缝见水不滴水,落地散开。

栽培前最好先建堆预发酵3~5天。建堆发酵,是指将主料加入石灰拌匀调好湿度进行堆沤的过程。在培养料主料中均匀加入石灰粉,加水拌湿至料水比1∶1.3左右(含水量60%~65%),建成高1米、宽1.2米(长度自定)的堆,在堆上插通气孔(直径5厘米,深度差不多到堆底,孔间隔30厘米左右),覆盖薄膜保温发酵。大约5天后加入石膏、麦麸等其他原料搅拌均匀,调节好含水量和酸碱度即可装袋。

4装袋。

通常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料,筒料直径为20~25厘米,厚0.03~0.04厘米。将其裁成43~45厘米的段,一头用绳子扎紧,装上调配好的培养料,用手将培养料装入筒袋内,边装边轻轻压实,使袋壁光滑而无空隙,用力要均匀,使培养料松紧合适,勿过松过紧。装满后把袋口合拢,用塑料绳或棉绳紧贴料面扎紧。有条件的可以用装袋机装袋。做好的菌袋要尽快放到锅灶内灭菌。气温高时,未灭菌的菌袋在外停留时间长了,培养料会发酸。

5.灭菌。

料袋装锅后要立即旺火灭菌,使锅内温度在3~5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并开始计时。然后稳火控温保持锅内水沸腾,温度应保持在100℃,持续10~12小时。停火后闷锅6~8小时后再出锅,以彻底灭菌。夏季灭菌时间要长些,冬季可短些。

6.接种。

①场地消毒。接种室、培养室等场地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消毒通常在使用前3天进行,可用气雾消毒剂等药品密闭熏蒸消毒。

接种前应将使用的工具、物品及接种者个人的衣物、鞋帽等消毒处理。(待续)

②菌种准备。对自制菌种一般心中有数,用75%酒精表面消毒后可直接带入接种室。外引菌种在使用前则要进行严格检查,看是否有杂菌斑、菌种是否老化等,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③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到接种室,温度降到28℃时即可接种。接种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两头接种的话,一般每袋菌种可接20个菌袋。

7.发菌。接种后的菌袋采用单排迭堆的方式排放,摆放的层数应根据气温而定。夏秋季气温高时可堆放2~4层,冬春季气温低时可堆放5~6层或更多。发菌是平菇菌丝逐步蔓延并长满整袋培养料的阶段。接种后3天菌种开始萌发,逐渐向四周延伸,料温逐渐升高。接种后6~10天,应每天多次检查料温,当温度升到32℃以上时应及时通风降温,严格控制料温在38℃以下,以防料温过高烧死菌丝。接种后的10天内要多检查,发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处理。在室温20~25℃时,一般25~30天菌丝即布满培养料。发菌阶段菇房空气的相对湿度以70%为宜,最好能黑暗培养。培养期间内不能向菌袋喷水。

8.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约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当菌袋两端有黄水,袋口处小菇蕾形成后即可除去套在袋口的报纸出菇。平菇是变温性结实菌类,变温刺激有利于其子实体形成。菇房(棚)内温度既要控制在合适的出菇温度范围,又要人为制造低温和较大的温差,以刺激平菇原基分化。平菇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线的刺激,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菇、多出菇,但不能让阳光直射菇体,以免把平菇晒死。

9.采收。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子实体需5~10天。于平菇边缘内卷、未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可以用一只手按住菇柄基部的培养料,另一只手捏住菇柄轻轻扭下。适时采收平菇不仅能够保证收获质量,也有利于下茬菇的发生和管理。

10.转潮管理。每潮菇采收后,要将料面残留的菌柄、碎片、死菇清理干净,停水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并积累营养物质。随后少量喷水保持料面潮湿,经过10多天,料面上长出菇蕾后,根据生长情况逐渐加大喷水量。种一次可采收4~6潮鲜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