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油匠”本名李念,今年45岁,是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党支部书记。

自2016年12月担任七里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村“两委”和全村群众成立七里村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牧草种植、蔬菜种植和养殖肉牛、商品猪、牧草加工、蚯蚓养殖等产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他竞选时对村民许下的“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誓言。

致富经蚯蚓养殖致富_专业养殖蚯蚓_蚯蚓养殖赚钱

李念(左一)和村民一起干活

敢闯敢拼担大任

李念的前半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

15岁丧父,21岁丧母,这让他早早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20岁结婚时,李念手里只有5000元。所幸,妻子是个勤快人,两人拿上仅有的钱,起早贪黑开店加工面条。但因经验不足,夫妇俩血本无归。

22岁时,不信邪的李念外借3万元,继承父亲手艺,做起了榨菜油的生意。吸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验,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在榨油行业稳扎稳打,一做就是11年,“李油匠”的外号由此而来。

后来,李念买了大车,做起了煤炭运输的生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车祸让李念亏了80多万元。

接着,李念卖了大车,转行做起煤炭生意,在村里开设蜂窝煤厂、砖厂,解决了当地群众近20余人的就业问题。

2014年,七里村村委会召开党员大会,将李念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李念,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和敢闯敢拼的干劲,赢得了时任大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的信任和赞赏,并亲自上门游说他参与2016年12月的村党支部书记竞选。

“书记,我没当过村干部,我怕自己不能胜任。”一开始,李念是拒绝的。

“你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能胜任?一个人富不算富,如果你能带领大家一起富,那你的人生价值就能得到体现了。”郝守军语重心长地劝道。

郝守军的话鼓足了李念的勇气,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他决定答应郝守军的邀约。

2016年12月,李念不负众望,全票当选七里村党支部书记。

以学促干兴产业

2017年2月,大关镇组织镇村干部到安顺的塘约村、贵阳的花画小镇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该镇决定在全镇推广塘约发展模式。

李念参加了这次考察学习,归来后,他的信心更足了:“塘约村都能从一个受洪灾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我就不信七里村发展不起来,毕竟七里村的基础比以前的塘约好多了。”

至此,七里村拉开了“三变”改革的序幕。

为彻底解决群众单打独斗和土地零碎、人心涣散等问题,七里村明确了“组织起来、村社合一、调整产业、抱团发展”的道路,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合作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实施种草、种菜和养殖肉牛、商品猪、鸡、鸭等相结合的模式发展产业,按照1:2:7的比例分红。

目前,全村入股农户1230人,入股土地1155亩,进社务工群众40000余人次,发放务工工资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608人,就业人员月薪2500元以上,利益分红60余万元。

“年底分红2000多元,去年光务工工资就有1万5千多元,种自家的地还有工资领,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卢克芬高兴地说。

办好实事暖民心

因历史遗留问题,七里村干群关系紧张——赴省进京上访的群众就有6人,因其他事项长期上访的群众有20余人。

如何融洽干群关系,成了村“两委”的一块心病。

“群众信任你,你说什么话都好使;群众不相信你,你说破嘴皮也是白搭。”说起群众工作,李念深有感触。

在没当村党支部书记时,每逢重阳佳节,李念总会自掏腰包购买慰问物资到敬老院送温暖,和老人们聊家常。

对于急需帮助的群众,李念常常不吝资助,徐林勇、赵忠平、杨永文等3户群众,因年老体衰,2016年以前家中未通自来水时,取水十分困难,李念个人出资购买了水管,帮助他们接上了自来水。

凭借之前在群众心中的“好印象”,李念上任后,带领村“两委”开展工作容易多了。

村民徐儒成因在基本农田内修建房屋被村“两委”叫停一事,心里不痛快,20多年来一直上访。李念多次带领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鉴于其残疾、家庭十分困难,李念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其纳入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了其住房问题,终于终结了徐儒成的上访历史。

不仅如此,李念还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在家里修建“初心驿站”,购买按摩椅、象棋、书籍等,为本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并每月做一顿晚饭招待他们,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句句暖心话语、一件件为民实事,换来的是群众对七里村党支部的支持和信任,两年来,七里村从原来的“上访村”变为“零上访村”。

如今的七里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村居环境干净整洁、干群关系和谐融洽……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 熊智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马红梅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杨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