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粪,到蚯蚓,再到土鸡、八月瓜……,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姜继海手中却成了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链;从普利、到永宁、再到花江,企业逐渐壮大,产业日趋成熟,与村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开启了扶贫新模式。
姜继海正在查看蚯蚓
姜继海是贵州领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今年31岁的他,在外发展多年后,决定返乡创业。“虽说在外发展,但我时刻都关注着家乡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与我饲养蚯蚓产生了相辅相成的功效。”他告诉记者,目前关岭牛的饲草、销售环节都非常成熟,但牛粪的处理上还较为粗糙,而他们向各个养牛场收购牛粪,并用之饲养蚯蚓,不仅能够产出优等有机肥,还彻底解决牛产业的粪便清理、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果直接使用牛粪作为肥料,会在土里产生大量热量,肥力也不高,还容易产生虫害。但是在牛粪中饲养蚯蚓,经过其分解处理后,就是很优等的肥料,价格价值都很高。”在前去该公司位于永宁镇围墙村蚯蚓养殖基地的路上,姜继海与记者谈起了“蚯蚓粪”。
蚯蚓室内养殖场
近40分钟的车程,记者来到大山中的蚯蚓养殖场,该养殖场是以一个闲置多年的养牛场改建而成,室内室外都饲养着蚯蚓。在养殖场内部,一排排牛粪有序排列,每一列都单独设置了喷水管,以保持内部湿度,有助蚯蚓繁殖。姜继海用木棍将牛粪翻开,内部均是密密麻麻的蚯蚓,数量极多。他用手拈了一些牛粪在鼻子上嗅了嗅后说道:“经过蚯蚓处理过的牛粪,没有一丝臭味,用来施肥能够让原本贫瘠的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可以免耕少耕,提高土壤肥力,达到节省劳力与增加产量的效果。”
领畔农业公司饲养的生态“跑山鸡”
随后,记者又到了该公司位于普利乡的“跑山鸡”养殖点以及八月瓜种植点。“公司蚯蚓来喂养禽畜,能够增加30%的产肉率,提升其免疫力,同时肉质更加紧致,也会缩短一定的养殖周期;而用‘蚯蚓粪’种植八月瓜,果子不仅提前成熟,果品、口感、糖分都颇高。”姜继海向记者说起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即是通过牛粪养蚯蚓,有用蚯蚓与其转化的优质肥来种养殖农产品,从而达到生态环保的功效。“下一步,公司还将以蚯蚓产业为基础,花大力气发展健康、有机的农产品,开设线上线下专货零售店。”
领畔农业公司饲养的生态“贵妃鸡”
“返乡创业,不仅要把企业做强做大,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当地的农户增收。”据他介绍,目前该公司已与花江镇平寨村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发展蚯蚓产业,在同镇的元林村也有加盟户;同时,在永宁镇的围墙村,普利乡的长田村、月霞村均建设了养殖点,并于当地农户达成合作。
自动喷水,已保持内部湿度
“目前,整个产业能够以两种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首先是务工增收,随着公司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务工量也逐步递增,根据工种不同每天收入为80元至100元不等,并采取日结日清的方式,一年仅务工费用就需投入50万元以上;其次是通过加盟,公司愿意为想发展该产业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撑与市场保障,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针对残疾人与特贫户,还免费提供种苗,他只需要在自家土地上,拉些牛粪就能创业,且4个月即能见成效,我们目前已经带动10余户农户参与到产业中。”姜继海边说边算起了养蚯蚓的“致富经”,他告诉记者,在室外饲养蚯蚓,每亩每年能够产出3000斤左右的蚯蚓,公司按每斤7元的价格回收,仅蚯蚓就有2万元的产值,而“蚯蚓粪”每亩每年能产30至50吨,公司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回收,农户又能产生6千到1万的产值,经济价格是种传统农作物的数倍。
牛粪堆里养蚯蚓,变废为宝有成效
普利乡长田村的村民刘忠元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养蚯蚓能致富,回去之后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家中一亩地清理出来养蚯蚓,没想到才4个多月的时间,不仅成本回来了,还赚了不少。”来到刘忠元的养殖点,他便笑哈哈地向记者算起了“收益账”。“接着我用这一亩地的蚯蚓又扩了两亩,在成本上就节约了1万元的种苗钱,剩下的蚯蚓卖了大部分,已经进账9000多元,地里还有200多斤蚯蚓和20吨肥料没有收,等卖了还能赚5000多元。现在我与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扩了20亩,成了新养殖点的股东。”;同村的脱贫户龙凡华,在该公司养殖点已干了两年,每天收入80元,说起变化,他笑着说道;“家门口就能务工,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比种啥都强!”
普利乡长田村村民正在为蚯蚓养殖点补充新鲜牛粪
花江镇元林村的贫困户令狐小会,丈夫因车祸不能干重活,3个孩子尚且年幼,还在小学,生活过得清苦。在得知养殖蚯蚓不需要太多劳力后,她便联系公司,养起了蚯蚓。“我用自己家的土地做蚯蚓的培育地,等村里的苞谷收完,我打算流转些土地来做养殖点,自己育种自己养。”她告诉记者,下一步她想带动村里的其他村民一起发展蚯蚓产业,靠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