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栽培技术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 鳞盖红菇, 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珍菇, 受到市场青睐。 自然分布于辽宁、 江西、 福建、 四川、 广西、 云南等省区, 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 红菇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且有药用功效。 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 必食红菇补充营养; 在广州、 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1 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 野生多出现在夏季。 其菌丝生长温度为 20~25℃, 出菇适温为 23~28℃。 人工栽培季节为春接种, 夏出菇。 通常在 5 月接种, 菌丝培养 45~50 天, 6 月下旬至 7 月长菇。 红菇菌种生产应按栽培接种期, 提前 70 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2 原料选择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 主要以分解粪、 草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进行繁衍。 野生红菇子实体发生于林中潮湿、 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上;基质均为腐烂秸秆、 杂草、 树叶及畜粪。 根据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栽培原料应为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 如棉籽壳、 棉花秆、 甘蔗渣、 黄豆秆、 玉米芯、 玉米秆、 高粱秆以及芦苇、 斑茅、 象草、 节芒等。3 培养料配制 红菇对养分要求比较丰富, 应采取合理配方的培养基, 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下面介绍几组配方。 配方 1: 棉籽壳 86%、 麦麸 8.5%、 石灰 2%、 碳酸钙 1%、 过磷酸钙 2%、 尿素 0.5%。 配方 2: 黄豆秆 48%、 花生壳 20%、 棉籽壳 19%、 麦麸 10%、 过磷酸钙 1%、 碳酸钙 2%。 料与水比例为 1∶ 1.3, p H5.8~6.5(以下同)。 上述 2 种配方主要用于熟料。 配方 3: 棉籽壳 90%、 麦麸 5%、 石灰 2%、 过磷酸钙 1.5%、 碳酸钙 1%、 尿素 0.5%。 配方 4: 芦苇 50%、 杂木屑 16%、 棉籽壳 30%、 石灰 1.5%、 过磷酸钙 2%、 硫酸镁 0.5%。 上述 2 种配方适用于发酵料。 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 两种栽培方式不同, 培养料制作也有区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 1 或 2, 将培养料拌匀, 含水量掌握在 60%左右, 然后装入折幅 17×33~35c m的聚丙稀塑料袋内, 经高压灭菌, 冷却接种(按常规操作); 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 3 或 4, 将培养料混合拌匀, 集中成堆发酵处理。 料堆高 0.8m, 宽 1m, 长度视场地而定, 堆料后盖膜保湿, 发酵 5~7 天。

料温达到 65℃时开始翻堆, 发酵期翻堆 2~3 次。 4 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 接种培养方法也不同。4.1 袋栽: 待料袋温度降至 28℃以下时, 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 并做好棉塞封口。每瓶 750mL 的菌种可接 25~30 袋。 接种后移入 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0%以下, 保持空气流通, 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聚增。 发菌培养通常 30 天左右。 待菌丝发满袋后, 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 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 并覆盖腐殖土 3~5c m。 畦床四周泥土封盖, 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