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的人工种植,最难的就是让红菇孢子与共生树种根系产生菌丝,并长出子实体。”7月10日,清流国有林场营林科科技负责人孙代珍说。目前,林场与科研人员经过长达5年的合作,采取干湿接种的方式,在红菇试验幼林进行了30个点位的4次接种,开展人工种植红菇新技术试验。

三明是福建红菇天然生长地。红菇是珍稀大型食用真菌,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它属于外生菌根真菌,与松茸、块菌等外生菌根真菌一样,必须与宿主根系形成共生体才能繁衍出子实体,目前,还没有实现人工种植。

为突破技术壁垒,2018年,清流国有林场与日本东京大学练春兰教授合作,向市科技局申请立项“基于壳斗科树种的林分改造及其红菇菌根定殖研究”项目,并获得支持。

孙代珍说,练春兰教授长期研究日本松茸,对松茸的定殖生态环境条件、野外繁殖方式以及增产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此前,清流国有林场也做足了充分准备,选定拟接种红菇林的采伐迹地,进行幼林定植以及红菇试验林育林等近5年的前期工作。

“红菇的人工保育促繁,已在不少地区开展,有的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像我们这样从种植接种红菇菌幼林开始,再使用干湿接种法等一系列纯人工种植方式,这一创新,就是要突破红菇无法人工种植的难关。”孙代珍说。

2023年5月,练春兰教授和科研团队在清流国有林场田源乡白石村试验林接种了第一批红菇。

红菇一年两季,5、6月份芦花开放时长的叫芦花菇,8、9月份稻花时节长的叫稻花菇。“接种母体用的是清流田源的第一批芦花菇,干湿两种接种法都使用了,接下去最重要的是防止根系霉菌滋生及蚂蚁侵蚀,并建设围栏防止动物踩踏或污染试验地。”孙代珍说,现在科研人员在做定期观察,全程跟踪红菇生长情况的记录和分析,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最快明年能有所获。

(清流记者站 吴火招 杨玉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