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黄葵亦称黄秋葵,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咖啡黄葵性喜温暖,原产地印度,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湖南、湖北、广东等省栽培面积也极广。咖啡黄葵素有蔬菜王之称,有极高的经济用途和食用等价值。

黄秋葵的种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天,植物喜爱最温暖的气候,当温度高于25℃时,种籽比较容易生根发芽,因此播种的时间多的是终霜后。

此外,不同地域中间种植的时间也不一样,南方地区多的是2月播种,北方地区则需在5月上旬开展。

黄秋葵的种植方法:选种、挑选适合的地块、施足有机化学基肥、秋冬季深耕细作冻晒垄、开沟做畦、合理密植、栽种技术性、巧施施肥、防汛抗旱除渍、中耕锄草、剪技摘叶、病虫防治。

1、选种:挑选黄秋葵株高在1.5m~1.8m前后,果子横剖面呈五角形,墨绿色种类较适合销售市场;品种有卡里巴、绿箭、浓密五角、新鲜水果黄秋葵等可以选用。

秋葵种植视频教程_黄秋葵种植技术视频_秋葵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2、挑选适合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绿色植物,耐高温力好,喜强光照,故需挑选自然通风朝阳、阳光充足的地段;直根系下葬深,主根比较发达,消化吸收液肥能力很强,需挑选土壤层浓厚、土壤松散富饶、含有有机物的土壤或沙质土壤;耐干旱耐湿,但不抗涝渍,略有存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低,排水管道优良;不适合连作,忌酸性土壤,土壤pH值以6~6.8为宜;前茬最好菜园子,棉絮茬不适合种植,亦不适合连种。

3、施足有机化学基肥:1亩约使用通过充足腐熟的畜禽养殖粪1000kg之上,在春天翻耕前铺撒路面,随后翻埋土中,耙细翻拌,使土、肥充分混合,既可以提升肥效,又可改进土壤,以满足自己的成长发育的需求。

4、秋冬季深耕细作冻晒垄:提前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获得后,要及时秋冬季深耕细作,争取耕临沂25厘米以上,再经过充足晒垄、冻垄,以加重熟土壤层,进一步松散土壤,提高土壤储水固土水平。

秋葵种植视频教程_秋葵种植技术视频教程_黄秋葵种植技术视频

5、开沟做畦:春播前翻耕,规定做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开间170cm,畦沟宽50cm,畦、沟求和,占地面积220cm,畦沟深20公分左右。那样,有益于黄秋葵宽度行种植及管理采摘,并确保排水管道顺畅,田不存水,苗不会受到渍。

6、合理密植:大规模种植实践活动都确认,1亩以移栽4000~6000株生产量最大。行间距是40公分,株间距15cm。

7、栽种技术性:移栽时核心技术是卡卡西栽种,应尽量地维护其根茎不会受到损害。即苗床育苗的,大树移植时要多备固根土;盆、钵及营养袋预苗的,始终保持钵、盆、袋土经久不散开。苗龄不宜过多,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小苗2~3叶为宜;留意采用大、小相当旺苗,去除柔弱苗;要浇过缓苗水,便于存活。

8、巧施施肥:黄秋葵生长期长,其嫩果收获期能长达100多天。因而,除在种植前施脚底肥外,还需及时巧施施肥。则在栽种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1亩用尿素溶液5kg,对冷水500kg按棵浇入。进到开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化肥,1亩自来水粪1500公斤上下,浇施于行与行。进到采果过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1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倏地行与行,施后填土。除此之外,进入到开花、采果期后,也可用2%磷肥酸缸,在阴雨天或大晴天在下午4时之后,喷洒于叶部正反面,喷到叶部潮湿就可以。此外,南方地区土壤广泛缺硼,还应注意追施硼肥,或者进行叶部喷硼。

黄秋葵种植技术视频_秋葵种植视频教程_秋葵种植技术视频教程

9、防汛抗旱除渍:黄秋葵虽属耐干旱、耐湿植物,但增产、高效率种植中,又务必防汛抗旱、除渍。因而,要注意保持土壤潮湿,尤其是采摘旺期及持续高温旱灾时,若发现干旱,一定要及时浇一次透水,以提升嫩果产量和质量;幼苗期怕淹水,需要注意排涝,尤其是多雨季节,更应清沟排水管道,进而在全生育期内,既不会受到渍、都不受旱,自始至终健硕,不至于衰老。

10、中耕锄草:施肥、浇灌或雨天过后,一定要中耕锄草,避免土壤结块;需要结合中耕、清沟等方面进行壅根松土,便于根茎伸展,使植株生长健硕,避免倒苗。中耕、锄草、松土等,已经进入了封垄后,就可以停止。

秋葵种植技术视频教程_黄秋葵种植技术视频_秋葵种植视频教程

11、剪技摘叶:黄秋葵株苗(尤其是矮株种)下边会出现许多侧芽冒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枝条过多危害挂果,需及时抹除侧芽,以防耗费营养物质,并改善田里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仅需剪去一部分柔弱发枝,留有粗大的,以增强果枝。步入丰产期后,植物出叶加速,需及时切除失效黄叶、枯叶,便于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会有倒苗难题;但南方,进入夏天之后,大雨和强台风经常,也是有倒苗和断裂的危险性,应插棍子或竹杆,与主秆绑牢,避免损害。

12、病虫防治:黄秋葵抵抗性强,病害很少;其叶和叶茎有粗毛,又可降低害虫危害;进新菜区种植,非常少发觉病害。但需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防治”,选用农牧业、微生物、物理学及生态防治方式,操纵病害的产生。须经应用生物农药时,要充分、有效,确保其产品上农残量小于国家行业标准与对生态环境保护零污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