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优秀村庄规划案例

一、与城为邻,是机遇还是挑战

一说到城郊融合型村庄,顾名思义,就是“城乡元素兼具”的一类村庄,它距离城市区域最近,也最占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拥有令人梦寐以求的市场资源。正因如此,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村庄发展水平肯定很高了,既不缺人、基础设施又完善、产业发展动力又足……其实,即便是有一系列优势加持,许多城郊融合型村庄同样遭遇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类型单一等发展困境。受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村庄人口和产业不断向中心城市集中,劳动型人才流失,留守村民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接受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虽距离城市较近,但此类村庄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仍存在缺项,配置结构不合理,配置标准偏低,管理水平滞后。从整体上来看,城郊融合型村庄如何借助区位优势,推进村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机遇也是挑战。

优秀村庄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图1 赣州城郊村庄俯瞰景观

二、破解发展难题,关键在“衔接”

城郊融合型村庄是城市与乡村结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如何整合自身资源,对接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展现乡村特色景观与人文风貌,带动自身产业链条延伸,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是实现此类村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建设发展,首先要精准定位。应从村庄特色入手,突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对接城市发展需求,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其次,村庄可按照“强一产、优二产、拓三产”的思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城市需求的绿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工业向规模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旅游向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村庄发展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高产化、旅游特色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三、以案例为鉴,看长沙市长沙县浔龙河村的创新发展之路

浔龙河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至长沙县城车程15分钟,至黄花国际机场、长沙市区、长沙高铁站等车程也均在30分钟以内,是典型的城郊融合型村庄。2009年前,浔龙河村沿用传统的“粮猪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村民收入水平低,是省级贫困村。为了解决发展困境,村庄依托田汉故乡的人文资源和近郊生态宜居优势,结合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并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想要回归田园的强烈意愿,对乡村资源、乡村文明、治理结构进行了重构和提质,将“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乡村消费综合体建设,打造既可以为村民提供城市生活的便利,又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田园生活的乡村特色小镇,带动了村庄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2019年,浔龙河村获“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提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样板。

优秀村庄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

图2 浔龙河村鸟瞰图

优秀村庄发展规划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规划案例

图3 浔龙河村发展现状实景图

产业方面,浔龙河村从生态、人文角度出发,通过对特色环境、民俗文化等“乡愁”予以保留,大力培育乡村综合产业,形成了以“文化产业为灵魂、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田汉文化+湘中民俗文化+亲子文化”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

浔龙河村是田汉先生的故乡,拥有“田汉故里,国歌摇篮”的美誉,在此基础上,村庄积极承建了田汉文化园、田汉国际戏剧小镇,通过田汉故居等的建设,主推田汉文化和国歌文化,打造包含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长沙县文化旅游载体。另外,村庄还十分注重本土湖湘文化的传承,不但积极与湖南收藏家协会合作,建设民间博物馆集群,展示特色、珍贵的地方文物,还成立了民间文化艺术团,通过节目演出、拍摄电视剧、编写村志等形式,提高当地文化的影响力。浔龙河村的亲子文化打造主要通过与金鹰卡通频道《疯狂的麦咭》等热门节目IP联手,室内外联动,一方面建设了乡村亲子文化园和青少年素质拓展教育基地,主推室外游览娱乐,辅以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另一方面建设室内乐园,拓展娱乐项目类型。

(二)拓展教育功能,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研学教育基地

教育产业是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核心产业。浔龙河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爱国文化、特色湖湘文化优势为当地开展以爱国、民俗体验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村庄按照分类、分区的原则,打造了国防爱国主义文化园、农耕文化园、湖湘民俗文化园、田汉戏剧文化园、生态文化园、亲子文化园、科普文化园七大研学园区,推动研学产品多样化和体验内容多元化。除研学活动外,村庄还拓展了教育培训内容,将全国村镇干部、党员、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家作为培训对象,通过与中国乡村建设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北京壹方城等建立合作关系,不定期举办培训活动。

(三)推广绿色生态农业,走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浔龙河村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同时,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土地综合整理,当地已经加强了高标准的果蔬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并形成了1100亩优质稻、600亩绿色蔬菜、300亩花卉苗木,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绿色生产,并为后续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奠定了基础。

(四)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开拓康养市场,推动医养和康养有机结合

浔龙河村的康养产业脱胎于当地“宜居、宜养”的田园风光,是村庄积极寻求业态拓展的重要体现。浔龙河村与北京泰禾集团合作,围绕健康、养生主题,着力建设了康养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检测中心、养生酒店等,为从业者、居住者提供了体检、医疗咨询、慢病管理、健康筛查等多元服务,推动“医—疗—养—居”相互融合,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发展“旅游+”新模式,推进全域旅游

旅游产业是连接不同服务主体、不同产业类型的重要纽带,其发展可以体现在文化、教育、生态、康养等众多产业之中,即所谓的“文化游、研学游、生态游、康养游”。整体看来,浔龙河村已经构建了“吃住玩学购”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吃”包括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好呷街、土菜街,主打绿色食材的浔鲜餐厅;“住”包括生态环保的星空木屋、文艺清新的云田民宿、舒适奢华的维也纳酒店、科技智能的地球仓;“玩”包括花开烂漫的樱花谷、有室内动物城之称的甜甜湾自然探索中心;“学”包括以研学体验为主的七大研学园区;“购”包括具有供销展厅作用的浔龙河供销社、以自助新零售为特色的浔龙河智造工厂。

随着浔龙河村产业不断发展、业态不断成熟,村民增收渠道拓宽,收入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以来,浔龙河已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3万人次;全村年均旅游总收入和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均突破6000万元;农业、旅游、物业等产业板块已经可以满足2000余人的就业需求,而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09年的0.2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3.98万元,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四、积极发展,未来由“我”不由天

城郊融合型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以“保护城乡特色、并积极推动乡村风貌多样化”为目标,朝着产业类型多元、业态融合拓展、经营主体多元大步迈进。但是,在规划中,应注意避免因过多的人工干预造成环境破坏和传统文化丧失,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增强自我认同感,加强乡村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城郊融合型村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 | 左琳 田乙慧 宋瑞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